中新網牡丹江1月3日電 題:冬夜裏守護最東高鐵的「千裏眼」「方向盤」
作者 孫冰冰 佟思瑤
「這處縫隙有點大,天睿,你拿個扳手給我,這塊必須控制在標準範圍內,一毫一厘都不能差!」12月2日1時30分許,中國最東部的高鐵線上燈影閃爍,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電務段樺林東高鐵訊號車間樺林東作業工隊工長李鵬與5名工友在牡佳高鐵一號中繼站處進行檢修作業,手電筒明暗交匯,劃破了漆黑的夜空。
![](https://img.jasve.com/2024-12/3e5cf3f1e09bd186db99ebbacb31eb05.webp)
圖為鐵路員工進行裝置檢修 張成傑 攝
高鐵訊號被稱為列車的「千裏眼」「方向盤」,為動車組接受排程命令並指明執行方向,在保障列車執行安全、提高運輸效率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訊號裝置出現異常,就會為旅客安全出行帶來隱患。
牡佳高鐵位於中國最東部,冬季氣溫能達到近零下40攝氏度。李鵬與工友們負責這條高鐵線上2個車站、3個中繼站、50多公裏路線區間中300多個室外裝置的檢修任務。為不影響列車正常執行,高鐵訊號維修作業全部在淩晨進行,這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青年職工們,需要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寒天氣下徒步到室外檢修地點進行作業,對耐力以及技術水平都極大的考驗。
「檢修作業是240分鐘,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裝置檢修到最高標準,保障列車正常執行,但同時也要一直待在室外,棉襖一會就被打透了,我感覺這240分鐘既短暫又漫長。」工長李鵬介紹道。
![](https://img.jasve.com/2024-12/7a968911b4d4cd76d54913ad56b3eeb9.webp)
圖為鐵路員工進行裝置檢修 張成傑 攝
為提高職工們的業務能力,每當工區沒有施工任務時,李鵬便組織職工進行業務培訓,這成了工作時間的另一個任務。從尋找故障到電纜導通,再到效能測試、特性測試,李鵬將所有知識全部傾囊相助,從而提高年輕職工們的業務技術以及應急處置能力。「李哥總是跟我們說,學會了就是自己的,他每次給我們講課都特別詳細,我接受能力比較慢,但是長時間跟他學習,也從‘小白’也變成了‘老手’了!」談起自己的工長,王天睿對李鵬佩服有加。
他們在作業地點,準備好工器具以及材料儀表後,他們迅速按照之前的分工進入到工作中。王天睿快速開啟裝置箱盒,擦拭著器件接點。由於空隙窄小,他必須摘下手套,徒手檢查著箱盒內部是否結冰、活動部位是否油潤。不一會兒手指就凍得通紅。另一名職工飛快地轉動著扳手,緊固著箱盒外部的螺絲。各項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工具碰撞的聲音劃破長夜。
「咱們這晝夜溫差大,鋼軌和各類裝置就會熱脹冷縮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對道岔進行適應力調整。這不光是體力活,還是技術活,每一處縫隙都要精確到公釐。」李鵬說道。
李鵬蹲在鋼軌旁邊,緊盯著道岔縫隙,一只手扶在地上,另一只手用力撬動扳手,調整著根部的支撐結構。為了保證檢修品質,將裝置調整到最佳狀態,他需要反復偵錯近20次。寒風陣陣,雪花打得他直睜不開眼睛,不一會兒,睫毛與眉毛就掛了厚厚一層冰霜。
3時,結束了一號中繼站的作業,他們站起身,跺跺腳,活動下早已麻木的雙腿,又抖掉身上的積雪。「鵬哥,你眉毛全白啦!像個老頭!哈哈哈哈哈……」說笑間,轉身背著工具箱前往下個檢修地點,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