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台灣民眾「饞」大陸車,民進黨當局出損招了|灣區望海峽

2024-08-18社會
這是【灣區望海峽】的第230期
台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日前拍板決定的所謂「台產車自制率」新規,近日正式上路。新規要求在台灣地區銷售的汽車零部件在地化率,未上市車款第一年為15%(已上市車款則為20%),逐漸調高到第三年35%,且溯及過往,否則不得在島內銷售。
該規定落地後,持續引發島內輿論熱議。台媒形容,在台灣市場熱銷的台灣中華汽車陸資MG車型首當其沖。也有業界人士分析指出,如此強硬的規定最終恐怕損害的,還是消費者的權益。
台灣中華汽車產線 圖源:台灣【今周刊】
根據台灣「東森新聞網」的報道,這次新規主要管制的物件,主要是4種車款樣態,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並購的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規定要求,汽車零件的「自制率」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
民進黨當局相關負責人在說明新政策由來時說,2023年台灣地區汽車上牌數達47.6萬輛,是過去未見,主要受惠於疫後的復蘇。但在此成績背後,他們發現榜單第8名,是台灣中華汽車引進的MG HS系列,因此開始關註相關情形,並於今年3月起加大處理力道,訂出新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3年台灣地區汽車市場銷售榜單中,位於前列的幾乎清一色為豐田、本田這樣的日系車企。其中,豐田汽車從1984年開始在島內設立代工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汽車零件的「自制率」約為75%。相比之下,MG是由台灣中華汽車於兩年前引入的,根基尚淺,這款車型也是首次上榜。而且根據台灣中華汽車的說法,其實早已制定MG汽車零件「自制率」的目標,計劃將於明年4月到6月達到15%-20%的目標。但即便如此,一款MG HS系列的汽車出現在榜單上,還是引發了民進黨當局「膝跳反應」式的警覺,大呼「業界要完」,突襲式制定新規。在今年台立法機構時不時打架的喧囂中,新規加速推進落地。所以也難怪有島內輿論說,看看這4種被列入管制的車款樣態,等於與大陸沾上邊就不放過,連已上市車款都納入,直接沖擊現有銷售。
當然,從榜單中我們能感受到的,是台灣民眾對大陸汽車的喜愛。MG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就成為台灣地區第6大汽車品牌。而島內從去年開始傳言,不少大陸的品牌,比如吉利、比亞迪、奇瑞等,也有進軍台灣市場的計劃。有訊息稱,部份台灣車企從MG的成功中看到了希望,有效仿台灣中華汽車的想法,即先從大陸引進某一台新車,如果賣得好、台灣消費者喜歡,再慢慢增加台灣地區生產的零元件,這樣一來,車企的風險就被降低。因此,有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加速制定新規,就是為了堵住大陸車企進入台灣市場的可能。
圖源:台灣【天下】雜誌
島內汽車生產商認為,民進黨當局用意識形態防堵大陸車款進入台灣,心態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放過任何一款」,政策公布後2天就生效,別說供應鏈根本沒辦法跟上,就連已經下訂的車主,都可能拿不到車,車企及消費者都受害。
也有島內分析指出,新規直接針對的是陸資汽車,但大陸車企在東南亞等地基本都有代工廠,如果經由代工廠進入島內汽車市場,多出來的費用及由此產生的風險,還是由島內消費者買單。台灣「東森新聞網」參照島內一位汽車博主的分析指出,過往有部份車廠成車無法引進台灣,透過進口車用零件在台灣合格工廠組裝;此外,也有車廠透過台灣下單、第三方國家和地區進口的方式,在台銷售品牌車款。為規避技術專利稽核以及法規限制,這兩種「彎道」方式行之有年,但長此以往可能造成車廠競相采購產地來路不明的零件,以作削價競爭的手段,對消費者來說不是好事。
該博主認為,新規看起來是為了保障現有台灣本地車廠與供應鏈權益,避免上市車款大量采用大陸零配件,但因為大陸零配件價格相對低廉,如果台灣本地產的汽車減少采購大陸生產的零配件,整車銷售價格將大幅增加,反而不利於台產車的市場競爭條件,甚至有利於進口車廠發展電動車。在消費市場上,島內的消費者永遠只能買到比別的國家和地區貴的車,而且可能越來越貴,這是最糟糕的結果。
台灣「聯合新聞網」也引述業界分析認為,以民進黨當局所要求的「自制率」,第一年的15%或沒有問題,但是第三年的35%很難達到,未來台灣的自產車恐怕將大量消失,進口車的比重甚至將從現在的五成大躍進,如此一來不僅沒有鼓勵到台灣的供應鏈,甚至將造成重創。
進口車到港 圖源:台灣「聯合新聞網」
近一段時期以來,民進黨當局一直在阻撓包括大陸電動汽車、無人機等產品進入台灣,引發島內爭議和輿論反彈。原本市場預期新規將對台灣車廠,尤其是進口車市帶來沖擊,但是本月12日汽車類股卻逆勢上揚,引進MG的台灣中華汽車更是表現強勢。島內有分析認為,因部份車廠定價策略靈活,以及市場對未來訂單價格調整的預期,汽車類股在短期內不會有負面影響,反而顯示出一定的韌性。此外,還有島內近期民調和網上論壇討論結果顯示,大部份島內民眾都希望大陸的電動汽車能賣到台灣。
有評論認為,在當前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頻頻設限不僅損害大陸企業的利益,也將嚴重損害台灣消費者以及台灣很多供應鏈廠商的利益,進而影響台灣自身經濟發展。這種制造鴻溝、傷害台灣民眾權益的做法不得人心。
作者丨李怡,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