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杭州地鐵2號線最醜陋一幕」,暴露出多少「裝在套子裏的人」

2024-07-11社會

「杭州地鐵2號線最醜陋一幕」,暴露出多少「裝在套子裏的人」

最近,有這樣一個視訊火了,看得人憤怒不已。

杭州地鐵2號線上,有人拍下了這樣一幕:

一位拿著傘的女子,正在不停地辱罵著坐在旁邊的盲人女生:

「說啥就是啥,說吃屎就吃屎吧。賠錢吧。」

起因是她之前將傘放在了旁邊的座位上,地鐵工作人員扶著盲人女生上來後,讓她把傘拿一下。

她動作很慢地準備拿傘,盲人女生以為傘拿走了就半坐下了,結果這位女子就開罵了,要她賠錢。

盲人女生弱弱地問:「壞了嗎?」

拿傘女子:「壞了。」

盲人女生就湊過來想看一眼,拿傘女子就罵她:「你又看不見,你能看見啥。」

盲人女生反駁了一句:「看不見礙你事了?」但語氣還是很平胡。

拿傘女子:「誰讓你坐壞我雨傘了?」

盲人女生:「沒坐壞吧?這是坑人嗎?」

拿傘女子被戳穿後惱羞成怒:「不想和你多說,沒事找事來這瞎編。」

隨後又在那懟盲人女生:「拿導盲犬以後,來狗給你看看能不能坐。」

僅僅因為盲人女生不小心坐了一下她的傘,就尖酸刻薄地攻擊人家的生理缺陷,還想訛人賠錢,實在是有夠缺德。

視訊的拍攝者,後續又補充了一篇說明,看得人更是火冒三丈。

原來在盲人女生上車前,就有另一個女生想坐那個放傘的座位,被拿傘女子給罵走了。

盲人女生不小心坐到了傘後,已經道過歉了說不好意思,但拿傘女子仍對著她一通輸出。

視訊評論區裏,這位盲人女生的母親留了這樣一段話:

「看到女兒被欺負了,我的心好痛。

在杭州的好心人幫幫她吧,盲人是山東的,她一個人在杭州上大學。」

點進她的主頁,可以看到她幫女兒拍的視訊:一個視力有障礙的女生,正挪動著步伐,嘗試著自己慢慢爬上一個個台階。

這麽堅強又獨立的視障女生,一個人克服千辛萬苦去大城市上學,結果坐地鐵時就無端遭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惡意。

有網友從視訊中發現了這樣一個細節:那位拿傘女子,手裏居然還戴著一次性手套;

再定睛一看,屁股底下甚至還坐著一次性塑膠墊......

坐個地鐵都要全副武裝,仿佛除了她自身之外的其他人、其他東西,都是需要隔絕的病菌,簡直像極了契訶夫筆下的【裝在套子裏的人】。

你會發現,我們身邊,其實多的是這類 現代版「裝在套子裏的人」

他們無法與殘障人士共情,冷漠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甚至對著殘疾人冷嘲熱諷:

「看不見就在家待著,幹嗎出來給正常人添麻煩?」

「社會不會圍著你轉,憑什麽要求別人要優待你?」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針沒紮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痛。

但要知道,中國殘疾人總數達到了8500多萬,也就是平均每16個中國人中,就有1位殘障人士。

這個並不渺小的群體,也是社會的一員,理應被看到,而不是被冷漠地隔絕在所謂「正常人」的偏見裏。

他們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裏,也在用著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

比如,有人在打車時,就遇到了個女司機帶著智力殘疾的女兒。

為了避免乘客打差評,都會事先給乘客發訊息,征得乘客的諒解。

雖然是智力殘疾,但小女孩並沒有吵鬧,而是很乖地待在副駕駛上,偶爾也和乘客聊聊天。

有人在打車時接到了個人工語音的電話,一開始很生氣以為是誰惡作劇。

上車後才發現副駕上貼著張這樣的說明,原來這是位聾啞司機。

因為不方便打電話,所以打給乘客時用的是人工語音。

比如,有人點了外賣,但住的地方是有電梯卡控的,必須刷卡才能到對應的樓層。

以前都是讓外賣員放進電梯裏就好,但這次遇到了聽障騎手,無法用電話聯系。

給他發訊息時才知道,原來這位聽障騎手,差點爬了10樓上來給顧客送外賣。

有人也碰到了類似經歷,外賣員是聾人不方便接電話。

送完外賣卻因為一樓鎖門出不去,只好一直給顧客發訊息,可以想象當時的他該有多無助。

再比如,有位名叫胡雷的雙腿殘障人士,白天撿廢品,晚上在街頭售賣手工藝品。

就這樣一毛一毛地攢錢,這些年資助了數百位小孩,至今已捐款超過百萬。

當被他捐助的一位小女孩,第一次見到他本人時,忍不住淚流滿面,資助她的,居然是一位比她還苦的人。

平凡的軀體,偉大的靈魂,他的善良,比多少所謂的「健全人」要高貴得多。

好在,這世界破破爛爛,總有人縫縫補補,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關愛殘障人士的溫暖的人。

比如,一家面館裏,有位暑假工女孩在給顧客拌面。

老板剛準備上前提醒店裏沒有拌面服務,看到顧客的手時才恍然大悟。

比如,西安高平的音樂節上,樂迷們齊心協力將一個坐在輪椅上的男孩托舉了起來,只為了讓他更方便地看到舞台。

那一刻,「眾」字有了具象化。

再比如,有網友拍到了一對在夜市擺攤賣雞蛋仔的聾啞人夫妻,他們的女兒同樣也有聽力障礙。

夫妻倆靠著擺攤,省吃儉用地拿出積蓄,給女兒買了人工耳蝸,自己卻沒買,因為:

「人工耳蝸太貴了,我和老婆可以聽不見,但女兒必須聽得見。」

後來,隨著短視訊的傳播,有醫療科技公司和愛心人士,捐贈給了他們需要的助聽器裝置。

這位父親在31歲生日那天,終於第一次聽見了女兒叫「爸爸」的聲音。

就像博主「雷斯林」所說:

「一個社會,當然可以鼓吹優勝劣汰,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鼓吹不要幫助弱者。

但人類社會發展至今,靠的是相互協作、幫助弱者、不放棄殘疾的同伴,讓每個人都生活得更好更有尊嚴。

對待弱者的態度,也是衡量文明的標誌。」

身為健全人的你很幸運,但身為殘障人士的他們,同樣需要被這個世界看見,融入這個社會。

殘障不是邊界,偏見才是。我們終將也會老去,到暮年之時,我們也是需要被照顧的物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是大陸的一片。

為殘障人士發聲,那些或大或小的善意,終會在下一個路口,換一種方式回到你身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