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智評丨微山湖的重生 制度與觀念創新下的生態蝶變

2024-09-30社會
02:22
微山湖,出自名門,由黃河、大運河孕育而成,文化底蘊深厚。
為什麽如今的微山湖這麽美?紀錄片【微山湖】給出了答案。
由於地處山東、江蘇交界處,涉及蘇皖魯豫四省,在過去,微山湖陷入「都管」但結果「都不管」的尷尬局面,一度汙染嚴重、糾紛頻發。
微山湖的「蝶變」故事,由「共管」寫就。
從多頭管、無人管,到沿岸各省市協同共管,微山縣、沛縣建立邊界河湖治理聯合機制,微山湖治理普遍存在的邊界不清、標準不一等問題找到突破口。2020年以來,微山湖地區縣域協同發展座談會多次召開。環湖省份相關縣市區以保護微山湖生態為目標,探索建立聯合機制。
不止制度創新,微山湖治理的亮點還在於觀念創新,讓群眾在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共生中有更多獲得感。在微山縣高樓鄉渭河村,河道兩邊排列著70多條住家船,村民過去吃住在湖上,生活汙水直排入湖。近年來,大家響應號召退漁還湖,村裏開始發展「漁家水街」特色旅遊,居民對治水的意願更強。
為了保證南水北調的一泓清水北上,山東、濟寧和微山縣當地,從以往單方面的「靠水吃水」變為「生態養水」,在方圓一千多平方公裏的湖區進行大規模生態治理,經過生態修復和保護,微山湖生態環境得以有機恢復,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在廣大湖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碧波蕩漾、鳥兒飛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圖」,變為了美麗家園的「實景圖」。
當久久為功,共護一江碧水、一片藍天、一處凈土,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從體制機制創新、技術賦能等角度,匯聚生態保護合力,增強群眾在綠色開發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加快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藍圖,山東成績斐然,亦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