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只要美國提供武器,以色列就等於是贏了」

2024-08-27社會
迄今為止,本輪巴以沖突已持續10個多月。
以軍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已導致當地超過4萬人死亡,近10萬人受傷。
以軍頻繁發出的撤離令已造成90%的加薩民眾流離失所。
然而在加薩人道主義危機加劇、國際社會停火止戰呼聲不絕於耳的形勢下,由美國「積極」參與推動的停火談判卻鮮有進展,日復一日地在僵局中兜兜轉轉。
「舉行多少‘新一輪談判’都毫無意義」
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和哈馬斯已在美國、埃及、卡達等幾方斡旋下進行多輪停火談判。
新一輪談判本月15日在卡達杜哈舉行,16日暫停,24日又在埃及開羅重新開機。但截至25日,談判仍未能達成協定。
外界普遍認為,加薩走廊與埃及交界處綿延14公裏的狹長軍事緩沖地帶——「費城走廊」控制權問題是當前談判僵局的癥結所在。哈馬斯堅持要求以色列從包括「費城走廊」在內的加薩全境撤軍,以方則堅持不撤。
△「費城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圖(圖自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
而美國就此提出的折中方案也同意以色列在「費城走廊」以「某種形式」持續駐軍,遭到哈馬斯方面指責。後者認為,美國堅持支持以方強加的要求增加了停火談判的復雜性。
出於防止局勢進一步升級以及國內政治和國際聲譽等多重考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月18日至20日對中東進行了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的第九次存取,但卻像前幾次一樣無功而返。原因很清楚——美國拒不改變「偏以」立場。
這也讓以色列愈發有恃無恐。
就在布林肯兩手空空離開中東次日,以色列軍方對黎巴嫩南部發起「定點清除」行動,導致巴勒史坦解放組織主流派別——巴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下屬一名指揮官死亡。這也是本輪巴以沖突中以軍首次對法塔赫高級成員下手。
△法國24小時新聞台報道截圖
事實上,美國每次展開所謂「停火斡旋」,最終都是將壓力轉移給哈馬斯。
此前,哈馬斯已經同意了美國政府5月提出、並於6月在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的停火提議,但以色列在此後每一輪談判中都會增加新的條件。而美國往往會選擇采納以方條件,並要求哈馬斯接受。
對此,埃及前助理外長哈裏迪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美國急於推動加薩停火是因為拜登-哈裏斯政府需要借此平息國內選民的不滿,同時避免「為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報復以色列開啟大門」。但美國並沒有為停火做出真正的努力。
哈裏迪認為,除非華盛頓向內塔尼亞胡施壓,迫使其放棄新要求,否則無論舉行多少「新一輪停火談判」都毫無意義。
△埃及前助理外長哈裏迪(右)接受卡達半島電視台采訪
「這反映了美國為以色列暴行提供無條件支持的加倍決心」
隨著美國民主黨更換了總統候選人,加薩問題近來已成為檢驗新候選人、副總統哈裏斯政策立場的試金石。
然而,讓外界倍感失望的是,哈裏斯在近日結束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閉幕演講中沒有顯示出任何改弦更張的跡象。
事實上,在四天的會議期間,設在芝加哥的會場外每天都有反對白宮中東政策、聲援巴勒史坦的抗議活動。
民主黨內部不少人擔心,對加薩戰爭的態度可能會讓哈裏斯在一些關鍵的「戰場州」失去所需的選票。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不僅如此,美國政府在處理巴以問題上的人事安排似乎也越來越「鷹派」。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日前獨家報道,總統拜登已任命曾「深度參與」向以色列輸送武器工作的米拉·雷斯尼克擔任美國務院負責巴以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
雷斯尼克接替的是6月辭職的安德魯·米勒。米勒辭職的官方理由是家庭原因,但知情人士稱,他是因為反對拜登政府偏袒以色列的政策而選擇離開的。
△【赫芬頓郵報】報道截圖(圖左為米拉·雷斯尼克,右為安德魯·米勒)
拜登做出上述任命決定正值美國主導的以色列-哈馬斯和談前景渺茫之際,因此讓不少人感到意外和震驚。
用今年3月辭職的美國務院前官員安妮爾·謝琳的話說,「任命(雷斯尼克)反映了(美國)政府為以色列針對加薩平民的種族滅絕行動提供無條件支持的加倍決心」。
△【赫芬頓郵報】報道截圖(題圖為安妮爾·謝琳)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布林肯對中東進行第九次存取前幾天,拜登政府剛剛宣布批準新一輪價值約200億美元的對以色列軍售計劃。
【華爾街日報】就此發文稱,軍火供應幾十年來一直是美以關系中的核心要素,也是美國支持以色列的有力象征,這一點不會在本屆政府任內發生任何改變。
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後,拜登政府就不斷軍援以色列。事實上,無論以色列在加薩做了什麽,也無論面臨怎樣的國際壓力,美國對以武器供應都在繼續進行。
文章援引以色列前政府官員丹尼爾·利維的話得出結論:拜登政府打算促使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接受停火協定,但最終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只要美國提供武器,內塔尼亞胡就會覺得自己贏了,「可以一如既往地左右美國」。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