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從未停止!國際踩地雷援助,中國在行動

2024-09-29社會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郭嘉寧 劉蘿潔】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中國先後在邊境地區開展了三次大規模踩地雷行動,已勘明雷患全部清除。但是,中國踩地雷行動從未停止,因為包括柬埔寨、寮國等在內世界多個國家仍然深受雷患之苦。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軍隊對踩地雷領域國際合作高度重視,將人道主義踩地雷合作與援助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舉措,至今已連續20多年為20多個國家培訓700余名踩地雷專業人才,並多次派出踩地雷專家組赴國外開展實地教學。柬埔寨國務大臣兼踩地雷行動與受害者援助機構第一副主席李突27日在南京對【環球時報】表示,75年前,這個偉大國家的種子播下,如今這棵大樹已經根深葉茂。「隨著這棵參天大樹的成長,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和平與發展,護佑世界免受戰爭和貧困的侵擾,為更美好的明天帶來希望,柬埔寨也從中國的進步中受益匪淺。」

4月4日,中國第22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多功能工兵分隊與法國維和部隊進行踩地雷排爆經驗交流。(視覺中國)

無人裝置提高排雷效率
從7月1日至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為柬埔寨、寮國各舉辦一期踩地雷培訓班。27日上午,援柬、援老踩地雷培訓班綜合演練在陸軍工程大學國際人道主義踩地雷綜合訓練場上進行,這是此次踩地雷培訓班的最後一個教學環節。
據介紹,培訓班按照國際地雷問題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聚焦人道主義踩地雷的指揮、作業和管理,融入無人機勘察雷場、機器人排爆、雷射排雷銷毀等新技術手段,圍繞理論知識、專項技能訓練、雷場仿真訓練和綜合演練等進行授課,助力提升柬、老兩國解決雷患和戰爭遺留爆炸物等實際能力。
最先進行的一個科目是無人機勘察雷場,在柬埔寨學員的操作下,一架無人機開始進行雷場勘察。陸軍工程大學野戰工程學院踩地雷專家張勝對【環球時報】表示,在實施踩地雷作業前,開展細致詳實的雷場技術勘察行動非常關鍵,勘察行動獲得的雷場資訊對後續實施踩地雷風險評估、縮小可疑雷區範圍以及雷場標示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借助無人化資訊化手段,無人機攜帶傳感裝置,可以對整個雷場的情況進行初步偵察,並進一步獲取包括雷場內地形、地貌植被分布,雷場的分布,甚至可以直接發現一些大型的未爆彈區域,在此基礎上形成電子態勢分布圖。」張勝解釋說,有了態勢分布圖,排雷人員可以視情劃分成若幹個雷場,然後再進行精細化的踩地雷作業。
除了無人機,記者在現場還看到排爆機器人、無人車等其他無人裝置。根據介紹,在操作員的操作下,排爆機器人既可以探測主要危險性的爆炸物,還可以用機械臂把爆炸物精準地夾起來,繼而對爆炸物進行拆解和處置。「無人化技術手段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使人工作業的風險大為降低,而且極大提高排雷工作效率。」張勝同時強調,無人化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尤其是在一些復雜的地形下,人工操作依舊是必須的。
此次演練在該校資訊化人道主義踩地雷綜合訓練場上進行,這是一個非常現代化、智慧化的數位化訓練場。訓練場由踩地雷作業管理區、雷場作業訓練區、未爆彈藥處置訓練區以及地雷探測訓練區四大部份組成,功能劃分清晰。
【環球時報】記者看到, 學員們在現場的操作可以清晰地投射在場周邊的大屏上,隨著畫面的不斷切換,各個方位學員的操作情況一目了然,學員操作行程一覽無余,是否有錯,錯在哪裏……有助於教員對其及時糾正和幫助改進。根據張勝的介紹,畫面還可以直接切屏到學員操作屏上,指出問題所在。

外軍學員正在開展踩地雷作業演練。楊肇宇 攝

人才培養是掃除雷患的根本
「我特別喜歡中國的無人機。」柬埔寨國家維和踩地雷部隊中心(NPMEC)的艾恩中校談到無人機的時候兩眼放光。他認為,中國的無人機續航能力好,視訊拍照非常清楚,無人裝置操作的精準度也很高。
寮國人道主義掃未爆彈營的豐米中校也對無人裝置培訓內容印象深刻,「勘察雷場時可以使用無人機,無人機攜帶的航彈探測器能探測埋在地下深處的未爆航彈,然後可以使用機器人和雷射銷毀器來處置這些未爆航彈。我們深刻感受到科技在踩地雷專業上的運用可以帶來很多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張勝認為,學員們的感受恰恰是培訓的意義所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人才的培養是幫助他們掃除雷患的根本,我們的培訓不僅要加深踩地雷人員的理論基礎,還要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從而提高踩地雷效率。在培訓的過程中,透過一些新手段、新技術開闊了他們的眼界,會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潛力,提高業務水平。」
截至目前,陸軍工程大學已為柬埔寨、寮國兩國開辦10期踩地雷培訓班,培養40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張勝從2017年開始就參與踩地雷培訓班,他表示,根據新技術的不斷套用,以及形勢和任務的變化,我們培訓的內容也在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現在對無人化使用的教學內容明顯增多。
盡管有了先進技術的輔助, 踩地雷依舊是和平時期最具危險性、挑戰性的任務之一,艾恩和豐米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有戰友在排雷任務中受傷甚至犧牲。而且雷患的影響不止如此。柬埔寨是全球雷患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艾恩表示,「柬埔寨的地雷很多,尤其是對農村人員傷害很大。很多人都不知道地雷的存在而受到傷害,相比之下,我在中國24小時都感受到安全。」豐米介紹說,「寮國的未爆彈情況很嚴重,很多無辜的老百姓都受到了生命威脅,今年上半年有將近40個人因此死亡。」
中國的踩地雷技術安全成熟效果好
27日上午,2024年援助柬埔寨、寮國踩地雷培訓班畢業典禮在陸軍工程大學舉行,來自柬埔寨、寮國的39名踩地雷學員依序走上主席台領取了畢業證書。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副司長馬升琨在南京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迄今中國已成功舉辦30期踩地雷培訓班,為不同國家培養了大量的踩地雷人員,這些人員至今仍然堅守在踩地雷的一線,為踩地雷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出席畢業典禮的寮國國防部總政治部副主任派萬少將對培訓給出高度評價:「此次培訓意義重大,為提升寮國人民軍未爆彈清理人員的能力、知識和經驗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寮國一樣,柬埔寨目前也深受地雷和戰爭遺留爆炸物的威脅。李突表示,目前中國已向柬埔寨提供資金、物資、技術和人力資源培訓,使柬埔寨能夠基本實作擺脫地雷和戰爭遺留爆炸物的影響。「中國正走在和平發展、為世界和地區架起友誼與進步橋梁的正確軌域上,特別是現在的中國正成為結束戰爭、推進國家統一、促進發展和擺脫貧困的重要推動者。」
「中國的支持及中國科技的使用,將使清排工作更加安全、快捷,對挽救生命和加速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我贊賞中國願與雷患國家分享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做法。」聯合國地雷行動處副主任瑞塔·古納亞提表示,願意探索更多與中方合作的機會,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此外,瑞塔·古納亞提還代表聯合國和平行動部對中國在黎巴嫩的踩地雷工作表示感謝。目前,黎以沖突持續加劇,我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於去年12月部署以來,一直擔負聯黎西戰區排爆值班任務。當地時間9月22日,接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司令部臨時任務指令,我第22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成功排除加納營營區未爆122公釐火箭彈,消除了安全隱患,保障了加納維和友軍生命財產安全。自中國赴黎維和部隊部署以來,累計完成約200萬平方米疑似雷區、爆炸物散落區,以及8.4萬平方米巡邏道路搜排,發現和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物2萬余枚。
對於寮國、柬埔寨等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對中國踩地雷援助行動的高度認可,馬升琨表示,「我們的援助物件主要是雷患嚴重、能力匱乏的開發中國家。實踐證明,中國的踩地雷技術安全成熟,裝置可靠實用,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得到了廣大受援國的充分肯定。」
「地雷作為一種爆炸物,經常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引發嚴重的人道主義問題,阻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馬升琨進一步介紹,作為曾經的雷患國,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也感同身受,積極致力於開展人道主義法律援助與合作,中方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幫助這些國家早日擺脫雷患,重建家園,回歸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這也是中國政府落實全球安全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馬升琨在介紹中國對外踩地雷合作取得的成就時說,在援助物件上,我們已經向40多個亞非拉國家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踩地雷援助,在援助模式上我們采取的合作形式也日趨豐富,主要包括人員培訓、裝置援助、現場指導、受害者援助以及資金支持等多種方式。
在今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中國宣布實施「助力非洲擺脫雷患行動」,並以實際行動進行支持。對此,馬升琨表示,作為首批計畫,我們將向衣索比亞、索馬利亞提供踩地雷援助。「踩地雷是一項長期的事業,中國的踩地雷合作不會就此停止,還會繼續開展踩地雷援助與合作。中方將繼續同有意願、有需求的國際組織和區域機構等一道,繼續探索踩地雷合作的新模式,為國際踩地雷事業提供更多助力。」
馬升琨進一步表示,在踩地雷合作過程中,中方遵循幾個原則:一是充分考慮雷患國的國情和實際需求,因地制宜開展踩地雷援助與合作。二是註重加強雷患國自身能力建設,實作踩地雷行動的永續發展。三是註重實際效果,不斷創新思路,探索合作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