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0月2日電 題:法國大學生在廣東實習:終於明白爺爺心中的「中國情結」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爺爺經常與我說與中國相關的事情,這讓我對中國愈發好奇。中國文化與法國文化各有特色,我希望能近距離感受它、接觸它。」今年20歲的卡米兒·戴澤(Camille DESJEUX)近日結束在廣州持續3個月的實習返回法國,在她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法中發展會越來越好,雙方的經濟交流也將持續向好。
近日,卡米兒·戴澤接受中新網采訪。記者 蔡敏婕 攝
卡米兒·戴澤是巴黎第十二大學國際行政和國際交流專業大二學生,她的爺爺是法國巴黎大學榮休教授戴澤。1997年秋,戴澤受到時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方語言文化學院法語副教授鄭立華的邀請,作為該校客座教授第一次來到中國,與法語專業的師生一起研討人類學研究方法,多年來組織開展包括「廣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國Z世代人研究」等主題的調查研究。
在爺爺的熏陶下,卡米兒·戴澤從小對中國文化著迷,在法國學習中文已有5年。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她希望能夠到爺爺熱愛的中國來看看,實地感受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卡米兒·戴澤(右)與中國學生一起學習。記者 蔡敏婕 攝
「我從15歲起就一直學習中文,但我覺得中文是一種很難學的語言,尤其是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因此我很希望能夠來到中國提高我的中文水平。」今年初,卡米兒·戴澤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提出實習申請,成為該校西方語言文化學院實習生,「我想透過此次實習提高中文水平,並幫助中國學生提高他們的法語水平」。
來到中國以後,卡米兒·戴澤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他們勤奮、有文化、熱情好客,並且很有趣。他們與年輕的法國人一樣,也活躍在社群網路上」。在朋友的陪伴下,卡米兒·戴澤在廣州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院等承載著人文底蘊的景點,感受廣府文化的獨特韻味;登上白雲山,俯瞰著腳下的廣州城,探尋城市千年來的發展脈絡。
在卡米兒·戴澤看來,法國與中國的一些日常習慣習俗截然不同。「例如,在法國,當朋友邀請我共進晚餐時,我會穿得相對正式或者華麗;而在中國,大家習慣在家裏穿拖鞋迎接客人,並讓客人換上拖鞋後再進家門。」卡米兒·戴澤還提到大多數中國人的傳統習慣「蓋肚臍」,「中國人的信仰和習俗也讓我很感興趣,他們認為要遮好肚臍,否則會感染一些從肚臍進到人體的疾病」。
卡米兒·戴澤在學校朗讀中國詩詞。記者 蔡敏婕 攝
中國節慶美食講究寓意。卡米兒·戴澤說:「我對中國食物的寓意很感興趣,比如在新年吃的魚,因為年年有余(魚)的‘余’意味著第二年仍有余糧,這是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在實習期間,卡米兒·戴澤參加幫助法語老師批改期末考試卷,並幫助一些碩士研究生修改他們的法語作業和準備譯前轉譯。此間她還參觀一家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高科技公司,探索人工智慧在教育方面的實踐。「作為輔助功能,人工智慧可以線上更正學生的試卷或回答學生的問題。」她說。
對於卡米兒·戴澤來說,廣東的村莊富有異國風情。「實習期間,我隨西方語言文化學院的老師們去到韶關乳源了解當地非遺計畫,近距離感受中國新農村的發展。」卡米兒·戴澤感嘆中國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也被非遺傳承人的匠人精神打動,她明白了爺爺心中的「中國情結」,希望能為法中交流和合作作出貢獻。(完)
責任編輯:梁異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