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為經濟增長貢獻近四成,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成為推動工業經濟轉型的核心動力。在9個已公布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的萬億城市中,有8個城市增速超過9.4%的全國平均水平,其中6個城市增速超過20%。尤其是北京,以66.7%的增速領先全國。
隨著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不斷深入,今年以來,萬億城市如何加碼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各地有哪些優勢產業?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萬億城市工業及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解碼萬億城市工業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
18個萬億城市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合肥、鄭州、深圳增速位列前三
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26個「萬億GDP」城市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的均值為6.7%,超出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18個城市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合肥、鄭州、深圳增速位列前三,且均超過10%,分別同比增長15.2%、11.0%、10.2%。
然而,並非所有「萬億城市」都在增長軌域上行駛。佛山和廣州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呈現負增長,分別下降1.2%和2.2%。這主要反映了它們在傳統產業依賴較深的情況下,受到房地產下行和出口壓力的沖擊較大。特別是佛山,作為珠三角制造業重鎮,其經濟在轉型調整中面臨短期陣痛。
值得註意的是,與上半年相比,9個城市在前三季度實作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的提升,顯示出部份地區的工業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其中,寧波的表現尤為突出,前三季度增速較上半年提升3.4個百分點,位居萬億城市首位,這反映出寧波在經濟修復和增長動能方面的強勁反彈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展現出中國在創新驅動戰略下的產業升級成效。26個「萬億城市」中,共有10個城市公布了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的增長數據,其中有6個城市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凸顯出部份城市在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中的突出表現。武漢和合肥尤為亮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30.6%和29.7%。
在全國範圍內,合肥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領跑「萬億城市」,成為制造業增長的標桿。而鄭州的表現同樣不容小覷,規模以上工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增速均超10%,顯示出這座中部城市在技術產業上的快速追趕態勢。
佛山則正經歷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負,但高技術制造業增速達到8.1%,表明該市正在擺脫對傳統制造業的依賴,逐步向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轉型。這一轉變反映了佛山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進取方向。此外,部份城市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布局各具特色。上海聚焦發展先進制造業,三大先導產業(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制造業產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長8.6%,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仍展現出強勁的產業發展韌性。泉州的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達17.3%。泉州的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增幅達到17.3%,意味著這座傳統制造業城市正積極轉型升級。
萬億城市加速投資高技術制造業
北京前三季度增速66.7%排首位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金額為37.90萬億元,同比增長3.4%。26個萬億城市中,有11個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全國,在此背景下,26個「萬億城市」中有11個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平,展現出強勁的區域經濟活力。其中,福建的福州(不含平潭)和泉州表現尤為突出,投資增速分別達8.7%和8.6%,位列萬億城市前兩名,且遠高於福建全省的3.0%平均增速,顯示出這兩座城市對基礎設施和產業升級的持續投入。福州和泉州的高增長也凸顯了福建在推動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的戰略傾斜。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份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下滑。西安、東莞、佛山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前三季度均為負,分別為-3.0%、-3.2%和-7.3%。這一表現反映了這些制造業和科技產業重鎮在宏觀經濟環境中的調整壓力,也揭示出其在當前政策環境下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不同態度和策略。例如,佛山和東莞等珠三角制造業城市受全球需求疲軟和產業轉型壓力影響,可能在投資上更加謹慎。
雖然南京尚未公布相關數據,但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從整體趨勢來看,不同區域的萬億城市正在采取各自的路徑,來應對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一些城市透過加速投資以推動增長,而另一些城市則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保持觀望。
從全國範圍看,制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不斷深入,高技術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顯著高於全國增速。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9.4%,航空、航天器及裝置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裝置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4.1%、10.3%。
26個萬億城市中, 在公布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的九座城市中,除東莞外的八城增速均超過全國水平,有六城增速超20%。其中,北京以66.7%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排在首位,大幅領先於其他城市;深圳、合肥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列第二、第三位,分別達到42.2%、36.7%。高技術制造業的投資增長,反映出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持續推進,各城市積極布局以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未來產業。此外,還有五座城市公布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增幅,煙台、泉州增幅分別達到47.4%、20.0%。
武漢、合肥、鄭州
領跑
高技術制造業
航空航天制造業投資增速顯著
萬億城市在高技術制造業的發展和投資上既各有側重,又呈現出區域性特點。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綜合各城市目前披露的數據表現來看,前三季度,武漢、合肥、鄭州前三季度的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方面表現最為亮眼,分別增加30.6%、29.7%、14.9%。
武漢在前三季度實作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表現出強勁的工業發展態勢。其中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增長44.2%,反映出武漢在高技術制造業領域的快速崛起。武漢積極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這一增長得益於武漢持續推進的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2024年8月,武漢釋出【武漢市制造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24—2027年)】,明確了未來四年內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線圖,目標是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制造業數位化轉型的標桿城市。具體到高技術制造業的表現,武漢的電子裝置和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產量增長尤為顯著,前三季度智慧型手機、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平板電腦、積體電路圓片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3.8%、41.8%、21.4%、12.8%、12.5%。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展示了強勁的經濟韌性與活力,工業生產表現尤為突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創下近33個月新高。分行業來看,平板顯示及電子資訊工業增加值連續9個月保持30%以上增長,前三季度增長36.7%;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增長同樣顯著,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增幅為34.3%。進一步鞏固了合肥在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高技術制造領域的全國領先地位。
從具體產品表現來看,合肥的整車產量在今年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達131.12萬輛,同比增長33.6%,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2.8萬輛,同比增長74.6%。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74.6萬輛,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城市排名中位居第四位。今年前三季度產量增速近四分之三的情況下,合肥的崛起有望帶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的又一次變局。
在外部經濟環境不利的情況下,鄭州依然實作了穩健的增長,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5.5%,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8%、9.3%、3.0%。工業的強勁表現是其主要推動力,尤其是汽車及裝備制造業和電子資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4.6%和12.8%。在綠色和數位化轉型的推動下,工業機器人、充電樁、鋰離子電池、伺服器產量分別同比增長3.8倍、91.7%、60.5%、46.7%,這些高技術產品的快速增長展現了鄭州在推動產業升級、提升產業附加值方面的成效,為區域經濟帶來了新的活力。
相較之下,長三角受到國際局勢影響外貿持續承壓,廣東各城市制造業轉型則顯得更為迫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廣東經濟增速分別為4.4%、3.9%、3.4%,均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廣東各萬億城市工業發展差距也逐漸加大。廣東4個萬億城市中,除深圳外,廣州、佛山、東莞市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全國。在工業方面,深圳、東莞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表現較好,同比分別增長10.2%、7.7%,但在廣州、佛山分別下降2.2%、1.2%。
整體來看,廣東各地在電子制造業的持續擴張,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萬億城市電子產品制造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深圳的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7%,廣州的電子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佛山的電子及通訊裝置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9%,東莞的電子資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2%。
其他重點產業方面,廣州的汽車制造業因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調整,前三季度的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4%,然而,廣州的高技術制造業表現亮眼,其中航空航天制造業、生物藥品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7.1%、9.1%。廣州民用無人機、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1.4倍、1.3倍,這不僅反映出廣州在技術創新和高附加值產品領域的優勢,也表明廣州正逐步將資源和創新力向新興高技術產業聚集,以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佛山作為廣東省傳統工業強市,盡管2023年受房地產行業下行和出口需求下降的影響,整體工業增速低迷,但高技術制造業的強勁表現為佛山經濟帶來新的動力。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萬億元,是廣東省第一個「破3」的城市。今年以來,佛山傳統優勢產業受到房地產行業下行、出口下滑的沖擊,工業增速持續低迷。然而,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負的情況下,佛山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速為8.1%,為經濟結構最佳化提供了支撐。為推動產業升級,佛山積極推動制造業向高技術方向轉型,2024年9月釋出【加快推動人工智慧賦能佛山制造行動方案】,從七個方面提出了19項細化舉措,希望透過人工智慧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工業高端化、智慧化和綠色化發展。在高技術制造業方面,佛山的電子及通訊裝置制造業、醫療裝置及器械制造業、資訊化學品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9%、15.7%、28.0%,顯示出這些新興產業成為佛山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東莞也在高技術制造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達13.5%,在已公布數據的城市中排名第四,緊隨鄭州之後。具體產品方面,東莞的智慧型手錶、路由器和積體電路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均有增長,體現了其在高技術制造業領域的生產實力和市場需求的旺盛。
在東南沿海的萬億城市中,泉州的經濟表現十分亮眼。今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經濟增長分別為7.2%、6.7%、6.6%,不僅穩居全國前列,還在26個萬億城市中多次位列第一。作為傳統制造業的重點城市,泉州正透過持續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逐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泉州的工業化行程走在全國前列,正從「制造大市」走向「智慧制造」。今年8月,泉州市制定【泉州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方案】,以創新推動產業鏈高品質重塑。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前三季度泉州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17.3%,增速較上半年加快2.4個百分點。此外,新建投產的規上高技術企業占泉州新增規上工業企業的三分之一,為產業結構最佳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投資方面,泉州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總額增長20%,其中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激增96.4%,電腦、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投資增長26.3%,表明泉州在推進高技術制造業上具有明確的資金投入和發展目標。
各萬億城市在高技術產業上的投資力度,也展示了其未來發展方向。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分類,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裝置制造,電子及通訊裝置制造,電腦及辦公裝置制造,醫療儀器裝置及儀器儀表制造,資訊化學品制造等六大類。從已公布詳細投資方向的7個城市看,航空航天器及裝置制造業、醫療儀器裝置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裝置制造業等為各城市重點布局的產業方向。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裝置制造業增速顯著,合肥相關產業投資增速達到43倍,體現出其強烈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驅動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