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濟寧市微山縣湖興村召開新聞釋出會,主題為「以檢察公益訴訟服務保障跨區劃流域生態治理」。會上,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的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公益訴訟案(下稱「南四湖專案」)作為第五十四批指導性案例正式釋出,並通報了南四湖專案有關情況。
經生態環境部建議,2021年4月,最高檢基於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受損事實進行公益訴訟立案,成立由四級檢察機關組成的一體化辦案團隊,歷時1年11天,相關四級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05件。最高檢透過督促各地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使汙染在根源上基本得到控制,再現綠水青山美麗畫卷。
南四湖地處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交界處,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跨區劃流域治理的難題,根源在於行政執法標準的不統一。南四湖作為山東省設立的省級自然保育區,山東、江蘇兩省的工礦企業分別執行不同的外排廢水硫酸鹽和全鹽量標準。透過專案辦理,最高檢協調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督促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四省編制南四湖流域水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推動全流域行政執法標準有效統一,為南四湖流域得到成功治理奠定了基礎。
南四湖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任務。專案結案後,最高檢協調中國工商銀行與濟寧市政府簽訂金融合作協定,服務支持當地工礦企業產業轉型升級、退湖漁民安居樂業,推動南四湖片區綜合開發和生態產品價值實作,從長效機制上徹底解決因經濟發展、生產生活帶來的環境汙染反彈問題。
南四湖專案的成功辦理,標誌著檢察機關透過一體化履職、組團式辦案模式、異地管轄立案、公開聽證等機制創新,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破解跨區劃流域生態治理難題的「中國方案」。
「微山縣探索法治保護機制、邊界‘五聯’機制,在山東省率先落實南四湖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實施工業、農業、生活、船舶、客水‘五水共治’。」濟寧市微山縣縣長郭鑫介紹,微山縣大力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透過構築全國稀土、中醫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產業,成功建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打造環南四湖文旅產業發展高地,探索出具有湖區特色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2023年,微山縣旅遊總收入突破30億元。
記者從省檢察院獲悉,南四湖專案立案以來,我省檢察機關堅持提高站位、嚴格標準、細化舉措,持續推進案件辦理走深走實,透過辦案,共督促關閉工業企業非法設定排汙口100余個,督促賠償權利人與13家煤礦企業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協定。
南四湖專案立案後,最高檢在棗莊、濟寧召開南四湖專案技術支持座談會,多次派員現場參與辦案,指導公益訴訟部門聯合技術部門勘驗采樣和現場快速檢測;省檢察院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山東分組,派員駐濟寧微山縣院辦案點進行督辦,先後20余次到南四湖四地市縣實地督導,6次召開專案視訊排程會,對專案進展情況、重點案件進行排程;各市檢察院充分發揮協調、辦案主體作用,在辦好自辦案件的同時,積極指導基層院開展工作;各區縣檢察院加大辦案力度,沖在辦案一線。四級檢察機關形成上下聯動、相互配合的一體化辦案格局。
在南四湖專案推動下,省交通運輸廳拓展建成全鏈條資訊平台,強化監管機制,船舶和港口碼頭汙染得到有效治理;濟寧市政府投入資金8億余元,對沿湖275個村進行治理,並穩步推動漁民安居工程,確保實作「根源性治理」。(董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