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光明時評」積極探索養老誌願服務有效方式

2024-08-29社會
【光明時評】
作者:劉瓅珣(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大學基地研究員)
江西南昌市東湖區設立居家養老誌願服務計畫「時間銀行」,探索低齡與高齡老人間的互助養老模式;江蘇常州市新北區引入誌願服務積分兌換機制,實作社群養老迴圈互助;在湖南長沙市嶽麓區,誌願服務積分可在「愛心超市」兌換物資和服務……
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探索養老誌願服務方式,著力降低成本、提升服務品質。【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最佳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群養老服務機構」,為深入推進養老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指明了方向。據預測,2035年前後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到本世紀中葉將近5億。誌願者服務體系建設有助於發揮社會各界人士的專業優勢,對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助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實施。
健全培養機制,構建梯度化的誌願服務隊伍。當前社群養老服務內容日漸多樣化,除了長期性的日間照料服務,有計劃的文體、教育、慰問活動,還有各種偶發性的服務需求,如看病和辦事陪護,幫助買藥、打飯等。目前,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站已經在多個城市廣泛建立,但仍然面臨經費短缺、人員不足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構建服務強度梯度化的誌願服務隊伍十分必要。除了全職或固定時間從事養老服務的工作者之外,構建一支在地的、具有靈活反應能力的社群誌願者隊伍是重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其中60歲至69歲老人為14739萬人,低齡老人占全部老人的比重為55.83%。與中高齡老人相比,低齡老人生理狀態相對較好,沒有較大的疾病困擾,可積極吸納並作為中堅力量,應對高齡老年群體的服務需求。
建立先付出後回饋的誌願服務機制,逐步培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服務精神。誌願服務的動機理論強調在利他主義之外,誌願者還擁有增長知識技能、提升自我認同、滿足自我成長的需求。以激發價值感、責任感、榮譽感的精神報酬為主,獎勵激勵為輔的回饋機制有利於發揮誌願者的個人能動性,調動誌願者的長期積極性。低齡老人在老年群體中具有更強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傾向於自我價值的實作。相比年輕人,他們也能夠更快享受到「時間銀行」誌願服務存取機制的價值報酬。培養低齡老人的誌願服務意識,將誌願服務植入國家提供的養老扶助體系,有利於整合社群養老資源,推動互助式養老模式發展,逐步提高全民誌願服務素養。
完善管理制度,打通誌願服務與社會生活福利相互兌換的機制。除儲存時間之外,各地已開始探索豐富的激勵機制。例如,常州的居民誌願者利用誌願服務累積的積分,為孩子兌換暑期兒童活動服務;南京「養老服務互助時間平台」引入社群生活商業資源,對優秀誌願者予以免費的生活服務等獎勵。再如,可探索建立社群養老誌願服務與老年教育的兌換機制,達到一定數額的誌願服務可獲得熱門課程的上課資格。透過政府主導、政策保障的營運管理,推動權威性、可靠性與統一性的信用建設,探索形成跨區域使用、贈予的靈活機制,打造互利共生的社群養老體系,助力社群治理。
數位賦能誌願服務,實作供需之間的精準對接。近年來,中國不斷提升智慧化的養老服務能力,助力守護老年人幸福晚年。比如,在智慧健康小站裏,老人熟練地點選自助裝置測量血壓、血氧;在舞蹈房裏,活動起來的老年人透過手機直播吸引全國網友點贊;一些失能老人則依托智慧型手環直通智慧養老大數據平台,便利了生活照料。老年人群具有較明顯的社群學習特性,部份掌握智慧產品技能的老年人可以主動進行培訓,並帶動身邊老年群體熟練掌握在數位平台上釋出需求、根據自身時間和特長領取誌願服務的技能,透過技術賦能精準回應服務需求,幫助更多老年人享受數位時代紅利,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助力老年友好社群建設。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29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