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隨著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石破茂掌舵「日本丸」,岸田文雄3年的首相任期畫上句號。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在自民黨總部進行投票和開票,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總裁,將接任日本首相。石破茂與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握手。視覺中國 圖
【朝日新聞】8月底的民調中,被問及對岸田過去三年表現的總體評價時,42%受訪者給予好評,56%給予負面評價。岸田在宣布放棄連任時表示,希望在新首相的領導下打造一支「真正的夢幻隊」,並推行「能夠贏得國民共鳴的政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日方近年來的對華認知和對中國的戰略政策取向,總體上是比較消極和負面的。日本對華政策的大框架是,既要和中國進行牽制對抗,來配合美國對華的打壓遏制,另一方面又意識到中日關系重要性,有穩定和維護中日關系大局的需求,因此奉行牽制對抗加上對話合作的兩手政策。美國則給予岸田高度評價。白宮網站8月14日釋出美國總統拜登的聲明,聲稱岸田不僅改變了日本在全球安全領域的角色,還幫助建立了包括南韓在內的更緊密的「美日韓三邊關系」。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在自民黨總部進行投票和開票,石破茂當選自民黨總裁,將接任日本首相。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表講話。視覺中國 圖
試圖找到一條中間道路,卻加劇了民眾不滿
岸田文雄於2021年10月4日就任日本首相,在任時間在自2000年以來的日本首相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安倍晉三(近九年)和小泉純一郎(五年半)。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8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國會發表上任後的首份施政演說。視覺中國 資料圖
「自民黨再次走了一條安全路線,當選總裁為‘妥協的產物’,岸田沒有權力基礎,沒有明星影響力。」2021年10月,【外交政策】雜誌如此評價當時的自民黨新任總裁,並認為岸田要維持長期政權的前景嚴峻。
岸田上任伊始,有日媒將他形容為「負面遺產的繼承人」。彼時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問題、賞櫻會醜聞、前法務大臣河井夫婦賄選案等政治權力私有化黑幕一一浮出水面。岸田選擇避而不談,他在第一次施政演講中就強調,「以禮貌和寬容的政治贏得信任和共鳴」。
相比於安倍的「強人政治」,岸田以「善於傾聽」的溫和形象示人,但也因此被指缺乏政治魄力。上任之初,岸田主打「新資本主義」政策,承諾透過更公平的財富分配來促進經濟增長,投資人力資本和創新,並應對人口挑戰。當時這一政策令人聯想到上世紀60年代,時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提出的第一版「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不同於「安倍經濟學」和菅義偉政府註重增長的戰略,岸田政府以實作增長與分配的良性迴圈為目標,提出了「令和版收入倍增計劃」,添加了個人色彩。但是他在2021年眾議院選舉中並未對此做出明確承諾,取而代之的是「資產收入倍增計劃」。
「新資本主義」因含糊其辭而受到批評,它最初似乎在走區別於「安倍經濟學」的一條路,但保守派的壓力很快迫使岸田強調政策連續性。【每日新聞】2022年6月1日的社論直指,岸田的新資本主義向「安倍經濟學」倒退,政策重點從緩解弱勢群體的負擔轉向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
2022年以來,日元大幅貶值,進口食品和燃料價格持續上漲,消費者被迫削減支出。岸田采取的應對措施包括為低收入家庭發放現金補貼,推動日本工會總聯合會進一步加薪,以及提高最低薪資基準。日本通貨緊縮走向終點,但岸田主打的「新資本主義」政策未見成效。
另一方面,原「統一教」醜聞和去年爆發的「黑金事件」對政治信任造成重創,為了力挽狂瀾,岸田今年年初解散了擁有60多年歷史的派閥「宏池會」,卻無濟於事。
今年9月3日,日本政府召開了岸田任期內的最後一次經濟財政咨詢會議。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岸田在會上總結經濟成果稱,「漲薪水平為33年來最高,裝置投資創新高,名義GDP歷史首次超過600萬億日元——這些成績顯而易見」。與岸田政府上台時相比,名義GDP增長了10%。不過,剔除物價上漲因素之後的實際增長率僅為3%,潛在增長率也只有0.6%,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中處於最低水平。
岸田文雄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早稻田大學大學院亞太研究科講師賓·阿西奧內撰文指出,在任期間,岸田一直依賴並配合自民黨的保守民族主義者,尤其是「安倍派」(現已解散),這令黨內中間派感到失望。這不僅體現在經濟政策上,在處理原「統一教」問題以及黑金事件時也是如此,他試圖在保守派和公眾之間找到一條中間路線,卻加劇了民眾不滿。
岸田試圖走「中間路線」往往被外界視為妥協政治,走著走著接近了首相生涯的終點。今年6月5日,日本眾院政治改革特別委員會會議表決透過了自民黨的【政治資金規正法】修正案,修改【政治資金規正法】是因為發生了派閥的政治集資宴會發放回扣、制造「小金庫」的事件。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岸田為了籠絡公明黨和日本維新會,多次讓步,受到黨內的批評。也正因為此事,岸田與麻生太郎的關系破裂,讓岸田的連任前景難上加難。
「美國真正的朋友」
岸田曾在上任之初宣稱推進「新時代現實主義外交」,試圖擺脫他此前所在派閥「宏池會」的自由主義色彩,力塑「現實主義者」的形象。但分析認為,岸田所謂的「現實主義」其實混雜了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
岸田上任後不久,俄烏沖突爆發,日本政府立即主張大力支持烏克蘭,加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結盟,岸田還在2023年3月閃電存取烏克蘭,稱其為「對歷史轉折點的應對」。
回顧岸田外交這三年,深化日美關系是重點之一。在他即將卸任時,最後一次海外出訪是去美國,拜登邀請岸田存取其私宅,贊揚了岸田政府不斷強化防衛力量等成就。今年4月,岸田進行了7天的訪美之旅,是日本在任首相時隔9年再次以「國賓身份」訪美,他也是第一位用英語向美國全體國會議員發表演說的日本首相,當時在演講中說:「我在日本國會根本不可能收獲如此熱烈的掌聲」。
日經新聞稱,過去三年,日美首腦進行了15次面對面會談,在國際社會割裂加劇的背景下,日本與唯一的盟國美國「同行」。
而且,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打造的多個「小多邊」機制中,日本積極給予支持,扮演關鍵角色。岸田任期內修改安保三檔,並增加軍費開支,不斷深化與澳洲、印度、越南等國之間的安全關系。美國駐日大使在岸田8月宣布不競選連任時釋出聲明,形容岸田是「美國真正的朋友」,稱在岸田領導下開啟了美日關系的新時代,雙方推進了美日韓、美日澳、美日印澳等多邊關系網。
值得一提的是,岸田在決定放棄競選連任後,除了出訪美國之外,還再度訪韓。這是岸田上任後與南韓總統尹錫悅的第12次面對面會談,雙方同意將進一步加強改善後的日韓關系。長久以來,日韓之間既有懸而未決的歷史、領土等沈屙,也有貿易摩擦的新患,2022年尹錫悅就任南韓總統時,日韓關系被兩國一些媒體定位為「建交以來最差局面」。
在美國的敦促下,韓方以在強征勞工問題上讓步的方式改善兩國關系,去年4月日韓重新開機穿梭外交。據時事通訊社報道,岸田今年9月6日在與尹錫悅會晤時強調,日韓關系在其任期內取得明顯改善。兩國關系恢復是岸田宣布辭職時引以為傲的政治遺產之一。
當地時間2024年9月6日,南韓首爾,南韓總統尹錫悅(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總統府會議上走向各自的座位。視覺中國 資料圖
在對華關系方面,岸田任內沒有訪華,而是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了兩次面對面會談和一次電話會談。去年11月中日首腦在舊金山會面,兩國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兩國關系定位。今年,日本政府釋出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恢復「日中戰略互惠關系」表述。
然而,上述藍皮書繼續渲染所謂「中國威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16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日方有關檔沿襲了抹黑指責中國的陳詞濫調,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無理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除了面向中美韓等主要國家的外交,岸田一直活躍在國際舞台上。根據日本首相官邸9月30日釋出的岸田政府三年外交安全領域實績,岸田總共存取了58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400多場峰會,並總結「岸田首相維護和加強以‘法治’為基礎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以確保和鞏固日本及其民眾的安全、和平與繁榮,促進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穩定與繁榮。」
9月27日,在石破茂當選自民黨新任總裁後,岸田在選舉現場發表演講說,「要組建一個有執行力、決斷力、政策能力的強有力內閣,並取得成果。」鏡頭切換到岸田的身後,石破茂緩緩點頭,後者已表明要繼承岸田政府推行的經濟政策。
現年67歲的岸田似乎尚未到隱退的年紀,他卸任後的去向引發關註。一周前,他在美國存取時曾表示,將繼續致力於「無核世界」這一畢生的事業。9月27日,岸田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他將作為普通一員繼續支持自民黨後,評論區已出現希望他日後能再次掌權的聲音。9月29日,有訊息稱石破茂擬起用前首相菅義偉為自民黨副總裁,菅義偉時隔3年將再次回到核心權力圈。有日媒報道稱,岸田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助石破一臂之力,預計還將對石破政權發揮影響力。
澎湃新聞記者 陳沁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