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鑫 劉少利 通訊員 張溫良 常春揚
4萬公斤水泥,壓在直徑50厘米的塑膠管道上。新鄭市和莊鎮康泰管業辦公樓前,抗壓測試今年5月25日開始,至今已半年多,測試著產品品質,也測試著浙商精神。
「四千」精神在新鄭
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康泰管材承載的4萬公斤壓力,是浙商「四千」精神的生動寫照。39歲的王俊家鄉在浙江台州,是康泰管業新鄭工廠總經理,也是「四千」精神踐行者。他從小隨父母在東北生活20多年,後來進入父輩建立的企業,目前已在新鄭生活8年,如今父母妻子孩子都在新鄭,他們無論走多遠,每年春節都要回老家過年。
康泰管業的壓力測試現場
「國產管材經過30多年發展,國標已全球領先,台州有多家管材頭部企業。」據王俊介紹,康泰集團成立於1999年,主要市場在工程集采領域,近年產品多用於智慧城市改造,目前在全國布局6個生產基地。新鄭基地於2006年投產,去年產值兩億多、稅收1000余萬元,是浙商在新鄭規模最大的工業企業。
「敢不敢打破常規,是內地與沿海的差距。」勇於「吃螃蟹」,不墨守成規,是王俊對河南營商服務的建議。他說,新鄭近年營商服務提升很快,對企業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幫助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技改後一條生產線的產量與以前兩條生產線的相當,而且品質更有保障。
新鄭市負責人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政府為企業服務天經地義,為企業1%的增長,付出政府100%的努力。為此,新鄭市成立企業服務中心,讓優秀企業家在子女教育、醫療就醫等方面享受便捷高效服務;表彰貢獻大戶、納稅大戶,讓企業家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受尊重、生活上享關懷,以實際行動向企業家致敬。
踐行「四千」精神的浙商,更多經營中小企業。上世紀90年代,新鄭市在城西老107國道兩側建設「溫州城」,浙江商人在此經商,道路兩側店鋪數百家,經營餐飲、糕點、服裝、鞋帽、小商品。他們中多數一直生活在新鄭,成為新鄭浙商的早期成員。
隨著國道遷移,龍湖鎮華南城商圈成為新時代閩商聚集地。在華南城工作多年的社群民警馬玉璞說,浙商集中經營機電產品,目前共五六十家。
安居樂業在龍湖
冬日陽光下,華南城林立商鋪間,馮先生夫婦的黃色寶馬車更加亮眼。「去年銷售4000萬元,收入還算穩定。」馮先生夫婦來自中國電器之都——浙江溫州樂清柳市鎮,經營氣動配件20多年,兩人從一個貨架起步,如今經營產品上千種,辦起電器加工廠,僱用員工數十人。
「起步時賠了200多萬元,後來到新鄭漸漸好轉。」夫婦倆把新鄭當作福地,在龍湖鎮買房置業,習慣了河南胡辣湯、燴面、手搟面。「現在回浙江吃飯反而不習慣。」柳市鎮是浙江經濟第一鎮,龍湖鎮是河南經濟第一鎮,兩個「第一鎮」在馮先生家緊密相連。
新鄭市人民路西亞斯學院南門,餐飲夜市集中。浙江麗水人宋小甫去年投資600多萬元在此開辦新西裏夜經濟商業綜合體,包括街角精品超市、十幾家品牌餐飲以及室外數十個小吃攤位。
「小吃集市的攤位收租金,每月數百到1000元不等。」宋小甫說,附近居民集中,加上數萬師生的大學,成為商業街主要客源,隨著消費回暖,門店逐漸紅火。宋小甫2017年到新鄭經商,曾經營一家小超市,這次拿出幾年積累,看中的是地段與未來。
物流巨頭做引領
新鄭地勢平坦,自古交通便利。外地客商在此聚集,造就了新鄭「不排外」的地域文化。而浙江田少山多,大多數年輕人外出經商,一向「盛產老板」。據新鄭商務部門初步統計,新鄭浙商不少於1000人。
工貿企業之外,浙商在新鄭還投資物流業。新鄭市中華路一側,占地300多畝的傳化智慧公路港裝飾一新,計畫二期計劃今年底投入營運。這家總部位於浙江杭州蕭山的上市公司,在全國擁有73個公路物流港,新鄭計畫標準最高、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
「一層運輸,二層三層倉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傳化集團是國內率先探索儲運結合的物流企業,透過全國布局的公路港與當地產業融合,補全區域基礎物流設施,為新能源、化工、酒水等制造業提供服務。目前新鄭計畫與汾酒集團合作,成為汾酒河南最大集散中心。
新鄭緊鄰機場與省會城區,聚集了大批物流企業,僅在新鄭市郭店鎮黃金大道附近,就有大小數百家物流門面。新鄭引入高端物流企業,目的是為提升物流效能,整合原有產業,著力建設現代化物流基地。
無論大企業還是小門店都是經濟血脈,都關乎國計民生經濟執行。勤勞智慧的浙商早已融入新鄭,與新鄭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成為新鄭經濟的血脈構成。
編審:李鑫
(來源: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