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決勝地道戰:俄烏鬥法再升級

2024-07-07社會
中新網7月6日電(鐘新軍)據塔斯社6月30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稱,近日利用一條長度超3公裏的隧道,俄軍中央集群突擊部隊潛入烏軍後方,攻占了位於奇羅夫市郊的一處烏軍大型堡壘。在軍事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古老的地道戰歷經歲月與烽火洗禮,仍熠熠生輝。
出其不意:俄軍兩戰皆捷
從俄媒報道看,這條沿運河開掘的隧道似乎早就存在,但因廢棄多年,堵塞不通,導致烏方疏忽大意,沒覺得前者是個潛在的防禦漏洞。
而俄軍很快意識到隧道的戰術價值,於是派工兵秘密清理,不僅將之重新打通,使己方突擊隊悄無聲息繞到烏軍據點後方,還利用這條地下通道,把大批物資送抵前線。
地道戰示意圖。圖/美國【陸軍時報】網站截圖
值得註意的是,俄軍透過隧道運輸的物資除了武器彈藥,還有食品。這表明為尋找最佳戰機和達成突然性,俄軍可能在隧道裏埋伏了一段時間。
俄媒還稱,烏軍據點戒備森嚴,內部構築有火力點和地下掩體,原本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結果,當俄軍出其不意從背後發起進攻,對手被打個措手不及,俄軍順利拿下這處堅固工事。
美國【新聞周刊】披露,去年10月,俄軍在奪取烏東部重鎮阿夫傑耶夫卡的作戰中,就運用過類似戰術。
當時,為進攻烏軍築壘地域,俄軍秘密開挖多條隧道,以隱蔽己方行蹤,同時抵禦烏軍的無人機和炮火襲擊。
據介紹,俄軍在隧道內安放大量炸藥,從地下炸毀敵方陣地。隨後,俄軍突擊隊從地道中鉆出,依托炸出的彈坑為掩護,向陷入混亂的烏軍發起進攻。
烏克蘭方面,在2022年馬利烏波爾圍城戰期間,烏軍也曾依托亞速鋼鐵廠巨大的「地下城」實施防禦。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這些建於蘇聯時期的戰備隧道、防空洞和地下掩體密如蛛網,堅固異常,能抗住重磅炸彈的轟擊。為減少傷亡,俄軍沒有貿然發起強攻,而是透過長期圍困,最終迫使對手屈服。
古今中外:戰法與時俱進
數千年來,人類借助地道作戰的記載不絕於史。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古代浮雕,就描繪了3000多年前,亞述士兵透過「挖墻腳」攻破敵方城池的戰爭景象。
位於雄安新區雄縣的宋遼古戰道。韓冰 攝
據【中國新聞周刊】刊文介紹,在今河北保定地區,仍保存著可能修建於北宋時期的古戰道。考古勘探發現,縱橫交錯的古戰道東西長65公裏,南北寬25公裏,橫跨4縣市,總面積達1600余平方公裏,是世界罕見的地下軍事奇觀。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工程和爆破技術進步,地道戰術得到更大的發展與運用。澳洲「對話」網站稱,1917年6月7日,為攻克位於比利時的一座德軍高地,英軍挖掘多條隧道並埋設超450噸炸藥。一陣驚天巨響後,數百德軍當場殞命,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甚至傳到幾百公裏外的倫敦。
此後,中國敵後抗戰、美日鏖戰太平洋、越南抗美戰爭,都能看到地道戰的身影。進入21世紀,雖然軍事技術迅猛發展,但這一傳統戰法並未過時。
據美國【軍隊時報】網站報道,2002年初美軍追捕「基地」組織時,在阿富汗東部山區發現一個巨大的隧道-洞穴群。經過9天搜尋,美軍找到約70條加固隧道,其中不僅有軍械所、醫院和通訊中心,甚至還有一座禮拜寺。
巴以沖突:地道戰顯威力
本輪巴以沖突已持續近9個月,但強大的以色列軍隊仍未徹底消滅看似弱小的加薩哈馬斯武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後者較好運用了地道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自2007年以來加薩一直受到以色列的海陸空嚴密封鎖,盡管缺乏大型工程機械,但哈馬斯和加薩民眾仍設法用簡陋工具修建了四通八達的地道網。
尤其是哈馬斯的軍用隧道,總長或達數百公裏,結構復雜如迷宮,被以軍戲稱為「加薩地鐵」。
這些隧道往往深入地下十多米,由鋼筋混凝土加固而成,普通航空炸彈很難將之摧毀。隧道高可讓人直立行走,寬可供小型汽車透過,配備供排水、通風、電力和通訊系統,足以支撐大批武裝人員的長期生存、機動和攻防作戰。
另據【以色列時報】披露,以軍利用專門的探測儀器,曾在加薩發現一條深藏地下約70公尺處的隧道。對付前者,恐怕只有專門的大當量鉆地彈甚至核武器才能奏效。
從外媒釋出的戰場視訊看,依托地道系統,哈馬斯武裝發揮熟悉地形的優勢,常以2至3人的戰鬥小組靈活出擊,繞到以軍步兵、戰車的側翼或背後發動突襲。
甚至有哈馬斯武裝人員頭戴運動相機,將自己躍出地道,跑向以軍坦克安放炸彈,然後躲回地道的全過程錄制下來。
綜合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以色列軍方等信源,截至目前,哈馬斯已折損上萬兵力,占總數的30%至40%,但其也造成以軍數千人傷亡。雙方實力懸殊而能打成這個局面,地道戰威力可見一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