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台軍自制潛艇首艦「海鯤」結案時間延後4年,配套魚雷也延後

2024-09-03社會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據台灣聯合新聞網9月1日報道,台灣地區防務部門8月31日對媒體證實,台灣地區首艘自制潛艇「海鯤」號無法於原定的2025年第三季度交艦後結案,需再延長4年,於2029年結案。與此同時,台海軍配套海鯤級潛艇對美采購的首批MK-48 Mod6 AT遠端重型魚雷(24枚戰雷,4枚訓練用操雷)的結案期也從2028年推遲到2030年。
今年7月份出塢的「海鯤」,雖然聲稱已經安裝了光電潛望鏡桅桿,不過並沒有明顯的外觀特征證實社交媒體
台軍表示,盡管「海鯤」號最晚會在2025年的第三季度交艦給台灣海軍,對於延宕的原因,台軍稱,該艦還需擔任測試艦,完成「系統最佳化、構型調整,以及武器系統測試等任務」,作為後續潛艇分批建造的重要依據,也因此,延期結案的建議是由台海軍司令部提出,台灣地區防務部門於7月17日同意了該建議。
台軍方人士進一步表示,原定於要在2028年度結案的「美制長程潛射重型魚雷」采購案,計劃采購24枚戰雷及4枚訓練雷,也將延後兩年到2030年度結案,但重型魚雷全案的總金額維持54.6億元新台幣(約合12億人民幣)並未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台軍的「不結案」不等於「不入列」。此前「海鯤」潛艇計畫負責人黃曙光曾在內部會議透露,他個人期望,加計2艘現役劍龍級潛艇,期待台海軍2025年時可以有3艘可服役潛艇,2027年前有4艘,這意味台軍原計劃在2027年前服役第二艘「海鯤」同型潛艇。
去年9月,台灣當局為其首艘「自制潛艇」舉辦「下水」典禮,同時披露了其舷號711和艇名「海鯤」。
盡管延宕,但台軍依然為後續「海鯤」型潛艇編列了大量預算。
近日,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公布了下一年度「總預算案」,台軍自制潛艇計劃的更多細節隨之曝光,引起廣泛討論。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首艘自制潛艇「海鯤號」去年下水後,從2025年至2038年,台當局準備以「3+2+2」的形式,分3個批次建造7艘同型潛艇,預算總額達新台幣2840億元(約合人民幣629.6億元)。
對於這種一次性撥巨款的建造7艘潛艇的模式,台灣島內人士在接受台灣「中央社」采訪時存在分歧。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蘇紫雲稱,用14年時間建造這麽多潛艇符合常態,美國的「星座」級護衛艦也是采用類似方式采購的。
但台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14年內造7艘潛艇的速度不算慢,但不宜在「海鯤號」尚未試航、量產方案尚未敲定的情況下編列金額龐大、周期漫長的預算,這會導致計劃的「精確度」不足。
而有台媒稱,即使「海鯤號」如期完成、符合台灣軍方的需求,考慮到後續設計變更、系統效能提升、物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整個計劃的實際預算必然水漲船高。屆時,這個計畫因為先期已投入大筆經費,只能繼續推進,或將陷入尾大不掉的泥沼。
對於台軍自造潛艇一事,中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表示,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完全是自尋絕路。造再多的武器,買再多的裝備,都是勞民傷財、裝點門面。「海鯤」如果用於「以武謀獨」,則早晚都是解放軍的網中之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