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濟南這個大集,搬遷了

2024-07-10社會
「野生魚7塊、10塊」「唐王西瓜免費試吃」「來嘗嘗這個醜橘,水分好、酸甜口」......大集上吆喝聲、叫賣聲此起彼伏,攤主賣得起勁,市民買得盡興。
6月30日,盛福莊大集喬遷新址至花園東路與崇華路交叉口的盛福不夜城夜市(舊址南面馬路對過),同時更為名「盛福大集」。大集於農歷三、五、八、十開集,營業時間為4:00至20:00,與此同時,盛福不夜城夜市每晚正常營業。
搬遷後的大集改為「早+午+夜」模式
現狀如何
7月8日
新黃河記者對大集進行了探訪
清晨探訪——
攤主們四五點進場,大集熱鬧非凡
8日淩晨四五點左右,新黃河記者看到,一輛輛三輪車、麵包車、輕型貨車陸陸續續進入了盛福大集。攤販們忙碌的身影在微亮的晨光中跳躍,新鮮的水果蔬菜、鮮活的海鮮肉類……應有盡有。
·
早上8點,市民王女士拎著剛買的蔬菜告訴新黃河記者:「一有集我就來這裏買菜,挺新鮮。現在大集搬遷到這裏,環境更好了,購物體驗也更棒了!」
大集攤位處,「支付寶到賬」「微信收款」的系統提示聲音此起彼伏。「原先馬路對過的那個有7個年頭左右了,搬了新址後,今天是我第3次來買菜。」家住附近的張老師對新黃河記者說。
「一開業,我們就知道,因為就在旁邊,農歷三五八十嘛,我老家是江蘇的,就喜歡吃魚,13.8元買了4條野生魚,準備兩條紅燒、兩條做湯。」在附近工作的建築工人張老師告訴新黃河記者。據介紹,魚攤經常中午就售罄了。
大集除了傳統的商品攤位,還有小吃攤位。也有小縫小補、盆栽、衣服、棉被制作等攤位,充分滿足了市民日常生活的各種需求。
白天趕集——
貨品不少是攤主「自家產」
在200余家經營商戶中,果蔬攤位最多,有100余家;肉食攤位次之,20余家;水產攤位5家,豆制品面食、服裝日用品攤位均為20余家。
「這是濟南東部主城區最大的集。」大集相關負責人告訴新黃河記者。據了解,在大集中,不少攤主售賣的產品是自家種植的瓜果蔬菜,有商家一天銷售額在幾百元,也有的能達到近萬元。
「這是我們自己種的玉米,早上4點多起來,5點左右就到這裏了。」83歲的梁老先生告訴新黃河記者,自己每次帶的貨不多,賣完了就和老伴一起撤攤回家。「我常來買他家玉米。」在一旁的顧客點贊道。
37歲的金先生是一位年輕的蔬菜攤主。他表示自己的攤位每天銷售額在2000多元,生意比以前更好了。他笑著對新黃河記者說:「這裏人流量大,地方也寬敞,比以前好多了。」
「西瓜免費品嘗了。」一位27歲的張姓小夥子告訴新黃河記者自己每天4點進場,家在唐王,這都是自己家種的西瓜,今天帶來了一車共一萬多斤。
「我是從丁家莊大集結束歷史舞台後,先到盛福莊大集再到盛福大集,自己一直幹著趕大集這活20多年。」64歲的許師傅一邊和老伴一起張羅棉被制作攤子一邊告訴新黃河記者這個大集的變遷。
和面、揉面、包餡、醒面、烤餅......一套流程下來,做一個餅大概三四分鐘。在大集的另一角落,來自博山的肉餅攤主、39歲的張師傅告訴新黃河記者,自己在淄博也有店面,想著來濟南再發展,搬過來這邊每天能賣兩三百張肉餅。
夜幕降臨——
第二波小高峰守候夜市「煙火氣」
在一天的探訪中,新黃河記者發現8:00到11:00、17:00至19:00是大集的高峰期,當夜幕降臨後,攤主便迎來第二波小高峰,守候夜市「煙火氣」。
「我在第二排,一進來就能看到。」銷售分割雞的44歲攤主李女士正在和過去的老顧客通著電話。她相信這個大集「集大、東西多」,肯定會越來越好。
賣檸檬、橙子、醜橘的陳女士告訴新黃河記者,一天銷售額能達到1000塊錢左右。她笑著說:「剛搬過來時還有些不適應,但現在靠著馬路拉貨也比較方便。總的來說還行。」
來自濟陽垛石街道的一西紅柿攤主告訴新黃河記者:「早上5點多出門,6點多到,帶了15桶過來,一上午賣完了。」
18點多,在夜間探訪中,還未離開的分割雞攤主李女士告訴新黃河記者,她這一天營業額為2000多元。來自崔寨的蔬菜攤主周先生告訴新黃河記者,一天銷售額有8000多元。
在探訪過程中,新黃河記者還發現許多市民下班逛完大集後,晚上又會來到夜市繼續消費。「盛福不夜城不僅滿足了市民的購物需求,還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家住八澗堡小區的劉先生說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盛福不夜城內的雙層網紅貨櫃攤位成為夜市中一大亮點。在一家「橙色火焰燒烤」店,一樓院子裏顧客邊看歐洲杯邊就餐,還有一些顧客則在二樓露台休閑。
從清晨的熱鬧非凡到夜晚的煙火氣再升騰,這裏,不僅是一個集市、一個夜市,也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份。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陳雪碧 攝影:王章華 陳雪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