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航空母艦蘊含著哪些你不知道的知識?

2025-01-10社會
如今,不少人對於航空母艦已十分熟悉,不僅能夠描述出它的大致形狀及構造,而且能說出它的不少特點。簡單地說,航空母艦是一種可以搭載飛機,且能在海上活動的大型電腦動平台;再說得準確一點,它就是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戰艦。
1. 航空母艦的分類
(1)按排水量分: 航空母艦通常可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 。一般來說,排水量在6萬噸以上為大型,排水量在3萬~6萬噸為中型,排水量在3萬噸以下為小型。
(2)按動力分: 航空母艦按動力可分為常規動力和核子動力 。從早先由其他型別艦船改裝算起,航空母艦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多年來,航空母艦一直憑借其巨型海上綜合作戰平台和超強的海空攻防能力,占據所有海軍武器裝備的鰲頭;以其密集裝載的高新武備系統,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站在海軍裝備技術發展的制高點;以其大範圍、長時間、高強度的海上部署和海上作戰能力,體現著國家海軍力量運用的最高水平。
2. 現在航母知多少
時至今日,世界上只有英國、日本、美國、俄羅斯、法國、義大利、西班牙、中國和印度,共計9個國家建造過(或正在建造)航空母艦;除上述9個國家外,還有加拿大、澳洲、巴西、阿根廷、泰國等國家擁有過航空母艦。百余年來,各國建成並服役的航空母艦總數多達300余艘,但目前全球僅有8個國家擁有在役航空母艦21艘,其中美國擁有大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11艘,法國擁有中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1艘,英國、中國擁有大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各2艘,俄羅斯擁有大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1艘,義大利擁有輕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2艘,印度、泰國擁有輕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各1艘。可以說,在世界艦船發展史上,航空母艦雖說是最年輕的艦種之一,但卻是一個頂尖級的大家族。
航空母艦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1. 初級階段
1909年,法國發明家克雷曼·阿德出版了【軍事飛行】一書,首次提出了「航空母艦」的設想。 1910年11月14日,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金鳥」號飛機從「伯明罕」號輕型巡洋艦上成功起飛;兩個月後,他又駕駛同一架飛機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型巡洋艦上順利降落。1912年11月,美國海軍飛行員埃利森駕機,利用壓縮空氣彈射器,完成了從軍艦上彈射起飛,由此拉開了飛機正式上艦的序幕。
(1)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1912年,法國海軍將裝有浮筒的「鴨」式雙翼水上飛機搭載到「閃電」號魚雷供應艦上,從此人類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
(2)第一艘航空母艦。1918年9月,英國率先改建成一艘由客船加裝有全通式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同時,英國人著手設計「競技神」號,從而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開始設計並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但並非第一個使用正式設計航母的國家)。
◎ 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英國「百眼巨人」號
(3)第一艘專門設計並建造交付的航空母艦。日本海軍不甘落後,雖專門設計航母的時間晚於英國,卻抓緊建造,搶先於1922年12月建成了「鳳翔」號航母,趕在英國「競技神」號之前服役,使得日本海軍率先擁有了世界上專門建造的首艘航空母艦 。
◎ 第一艘專門設計並建造的航空母艦日本「鳳翔」號
(4)水上飛機航空母艦的首次戰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1914年12月24日夜裏,英國海軍的3艘搭載水上飛機的航空母艦參加了對德國庫克斯港的攻擊,由於缺乏經驗且帶彈量小,攻擊沒有成功。但是,此次攻擊卻開創了航空母艦參戰的先河。
(5)航空母艦的首次成功戰例。1918年7月19日,英國海軍「暴怒」號航空母艦在4艘驅逐艦的掩護下,抵近日德蘭半島,很快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6架固定翼艦載機對北海上的透納港實施攻擊,一舉擊毀了2艘德國飛艇,取得了航空母艦作戰史上的首次戰果。
2. 發展階段
(1)航母數量知多少。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建成了「突擊者」號等5艘航空母艦,並著手專門研制「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英國開工改進型「光輝」級航空母艦;日本更是不甘落後,相繼建成「龍驤」、「蒼龍」和「飛龍」號航空母艦,並開工建造「翔鶴」和「瑞鶴」號航空母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爆發前夕,美國、英國、日本三國海軍共建造和改建各型號航空母艦26艘,其中美國8艘,英國10艘,日本8艘,當時航空母艦的水準已相當高了。在「二戰」中,各國共建成了170余艘各型航空母艦。
(2)海戰主角戰例知多少。自這些航空母艦問世以來,便顯示出不凡的作戰能力。在「二戰」諸次海上戰役中,航空母艦大顯身手,一舉成為海戰的主角。例如,①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空襲義大利塔蘭托基地;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編隊偷襲美國珍珠港;③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④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⑤1942年10月的聖群島海戰;⑥1943年6月的馬利安納海戰;⑦1944年10月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等。
◎ 英國「暴怒」號航空母艦,是航母發展史啟蒙時期的代表,經歷數次實驗性的改裝
◎ 日本「蒼龍」號航空母艦
在這些海戰中,航空母艦既是攻擊敵人的主要力量,又是受敵方攻擊的主要目標。 它也由早期保護戰鬥、實施遠端偵察和延伸火炮作用距離的艦只,逐漸發展成為對海、對陸攻擊的中堅力量 ,在各種海戰和兩棲作戰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並最終取代戰列艦成為海上霸主。
◎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 馬利安納海戰
3. 提高階段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數量需求減少了,但品質卻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特別是高效能艦載機的出現,對航空母艦的起降場地、支援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設計理念更新。美國率先發展了「佛瑞斯特」級重型航空母艦,後來又衍生出改進版「小鷹」級航母;這些航空母艦是專為裝備噴射戰鬥機而設計的 ,采用封閉式艦艏、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和升降平台,全面改善了適航性,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形成了美國現代航母基本的構造特點和作戰編成。
◎ 美國「佛瑞斯特」級「佛瑞斯特」號航空母艦
(2)核子動力。核子動力裝置的出現,為航空母艦提供了幾乎取之不盡的強大動力。 這一變革性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航空母艦的機動性、航行速度、作戰範圍和自給能力。精確制導武器的廣泛套用,使得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再次大幅提升。
(3)中、小型航母日益發展。盡管英國、法國等國航母發展走的是小、中型的路子,但它們對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運用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英國的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助降裝置、艦載機滑躍起飛和垂直降落等技術為現代航空母艦的發展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如英國的「海鷂」式飛機能短距/垂直起降,大大縮短飛行甲板的長度,並省去了笨重復雜的彈射器和攔阻裝置,從而可以大振幅縮小航空母艦的尺寸。英國連續建造了3艘「無敵」級輕型航空母艦,該型航空母艦除具有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外,還在英國特混艦隊中擔負了指揮和反潛的任務;它的造價只是「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十分之一。不過,這些小型航母也有與生俱來的缺點與不足:噸位小,搭載飛機種類與數量十分有限;載油量小,航速不夠大,航程十分有限,中遠端作戰能力明顯不足;采用滑躍起飛方式,導致艦載機載油、載彈量小,難以達成高效、猛烈的打擊效果。
◎ 美國「小鷹」級「小鷹」號航空母艦
◎ 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
現代航空母艦集中套用了眾多最新的科學技術,主要匯聚有現代材料技術、資訊科技、電子技術、動力技術、艦船技術、航空技術、航天技術、航海技術、兵器技術等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代表了國家制造工業和軍事工業的最高水平,是國家高新科技水平的集中體現 。
來源:大美科學
編輯:Decoherence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