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舒隆煥
不久前,75歲的陜西西安藍田縣退伍老兵陳有銀瞞著家人,獨自騎行1000多公裏,到湖北武漢看老連長說過的「萬裏長江第一橋」。29天騎行和平安回家的經歷,感動了無數網友。遺憾的是,後來他得知自己當時看到的長江大橋,並不是老連長說的那座橋。
數日前,武漢文旅部門邀請陳有銀全家於國慶日到武漢旅遊,幫他圓夢。9月30日上午,陳有銀一家6口從西安啟程去武漢。臨行前,他特意手寫了一份感謝信帶去武漢,他還想帶孫子孫女體驗無人駕駛網約車。
75歲老人一家六口受邀,國慶日去武漢旅遊
今年8月,75歲的西安藍田縣老人陳有銀,瞞著家人獨自騎著自由車,東出潼關,途經開封,找到了自己1970年當兵時所在的老連隊。之後,他又一路南下抵達武漢,只為看一眼老連長黃火生曾提到的武漢「萬裏長江第一橋」。
騎行過程中,為了節省開支,陳有銀一天只吃兩頓飯,一頓飯花費盡量控制在10元以內,晚上睡在路邊店鋪門口。這一路,他歷時29天,騎行了1000多公裏。
在武漢,陳有銀看到了幾座長江大橋,市民告訴他,如今武漢長江上已經建了十多座長江大橋,都很壯觀。後來,他才得知自己看到的橋並不是老連長說的武漢「萬裏長江第一橋」。
陳有銀不辭而別,家人整整找了他29天。最終,在武漢、西安警方的幫助下,兒子陳東毅將他接回了家。連日來,陳有銀的事跡感動了全國網友。近日,武漢文旅部門邀請他到武漢國慶旅遊,為他圓夢,看看心心念念的武漢「萬裏長江第一橋」。
9月29日,記者來到陳有銀家時,他提到,武漢文旅部門還邀請了自己的老伴、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國慶同遊武漢:「9月30日,我們一家6口乘坐高鐵去武漢。」
臨行前準備衣物
陳有銀從未坐過高鐵,國慶去武漢將是他們一家6口第一次一起旅遊。他說,這一次,自己一切聽從兒子陳東毅和武漢文旅部門的安排,自己和老伴只準備了幾套幹凈衣服,「還得帶上老伴的藥」。
武漢民警郵寄來的照片
其實,至今陳有銀還是沒弄清,此前騎行到武漢,看到的是哪一座長江大橋,回家後武漢民警給他郵寄了一張武漢「萬裏長江第一橋」的照片,讓他留存。近日,有人到家裏拉家常,他就會拿出這張照片給大家看看。他指著照片對記者說,「國慶日,我要帶著家人去看看這座雄壯的大橋,再給他們講講我和老連長的故事。」隨後,他把照片平整地放在了床頭的抽屜裏。一旁的老伴提醒他,「下次別再忘記放在哪裏,又找不到了。」
臨行前手寫感謝信,想帶孫子孫女體驗無人駕駛
除了簡單的行李,陳有銀臨行前還特意手寫了一份感謝信。他要感謝武漢文旅部門,感謝在武漢幫助過他的民警、環衛工人及其他市民,「我與新中國同歲,也想借這次機會祝福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
說起即將到來的武漢之行,陳有銀想帶孫子孫女乘坐一次無人駕駛網約車,體驗一下「小蘿蔔頭快跑」。他說,上次在武漢看到一種沒有駕駛員的汽車,後來市民告訴他這是無人駕駛網約車。回家後,他想向孫子孫女描述這種車,但他只記得車身上的「小蘿蔔頭」。他對孫子孫女說:「你們現在不好好學習,沒有一技之長,將來會被社會淘汰。你看看,現在的汽車都不要司機了。」
父親「失蹤」29天後,平安回家,陳東毅未曾埋怨過:「人平安回來就好。」
陳東毅說,這次武漢文旅部門多次與自己對接行程,精心安排了交通、食宿、旅遊路線,會去糧道街、黃鶴樓、長江大橋等地。武漢文旅部門還特意為孩子安排了歡樂谷的行程,給老人準備了輪椅,非常貼心,「這麽多人一起為父親圓夢,我們全家人很感動、很期待。」
「勇敢,有毅力。」提起陳有銀騎單車去開封、武漢的經歷,今年60多歲的村民侯小蘭說,自己大半輩子沒出過遠門,很羨慕、佩服陳有銀。
鄰居魏建國說:「陳有銀上次從武漢回來後,我當時訓斥他,‘這麽大年紀了,出遠門最起碼要告訴家人一聲’。」但得知了陳有銀這29天的經歷後,魏建國說,去看看老連隊駐地和武漢「萬裏長江第一橋」是老陳半生的夢,目前已經實作了一個,「希望他國慶日在武漢順利圓了另一個夢。」
30日上午,陳有銀與家人一起乘坐由西安開往武漢的高鐵,再次開啟圓夢之旅。
(文中侯小蘭、魏建國為化名)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