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中東戰地手記|畸形的新生兒 不敢言的費盧傑

2024-11-26社會
新華社巴格達11月25日電(記者段敏夫)2004年11月,美軍對伊拉克城市費盧傑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炮彈如雨點般傾瀉,城市化為瓦礫」。為加快戰鬥行程,美軍在費盧傑戰役中大量使用貧鈾彈,導致當地戰後出生缺陷和癌癥病例高發,一度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註。
20年後,記者重訪費盧傑。雖然美方的壓力無處不在,試圖讓放射線殘留話題淡出公眾視野,但在費盧傑的土地上,真相無法永遠掩蓋。
初入費盧傑,街道兩旁布滿彈孔的墻體仍標記著當年戰爭的慘烈。當地媒體人哈桑(化名)是此行的精靈。
2024年3月12日在伊拉克費盧傑拍攝的在美軍入侵費盧傑時被炸毀的建築。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費盧傑真正的創傷,是沈默的。」哈桑說。
費盧傑總醫院的兒科診室內,有不少懷抱嬰孩的父母排隊就診,卻無人願意接受采訪。院方無法提供任何有關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統計數據。院方負責人告訴記者,除非持有「有關部門」頒發的特別證件,否則無法提供任何資訊。
——「該向誰申請特別證件?」
——「對不起,我也不知道。」醫院負責人聳聳肩,攤手說道。
哈桑告訴記者,這些年有人持續向醫患雙方施壓,試圖讓費盧傑放射線殘留問題逐漸淡出國際輿論視野。
「我們都知道是美國在背後施壓,企圖掩蓋事實真相,逃避戰爭罪責。」哈桑坦言,外界的壓力也是他願意協助采訪卻不能公開真實姓名的原因。
離開費盧傑總醫院,記者決定拜訪當地兒科專家薩米拉·阿尼。
12年前,阿尼透過媒體曝光費盧傑新生兒出生缺陷問題。鏡頭前的她曾目光堅定地告訴媒體,自2005年以來,自己用數百張照片記錄了費盧傑新生兒腭裂、四肢短小、脊柱畸形、獨眼等不同缺陷癥狀。
2024年3月12日,伊拉克費盧傑居民易蔔拉欣向記者介紹女兒努爾的出生缺陷病情。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在2011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阿尼和研究團隊在費盧傑采集的25名出生缺陷嬰兒父母的頭發樣本中發現了過量的鈾元素,驗證外界關於美軍當年使用含鈾武器導致費盧傑出現放射性汙染,進而引發長期健康問題的猜測。
如今,阿尼的眼神中更多是無奈與憂傷。記者多次溝通,換來阿尼的一句話:「對不起,我無法透露。如果我說了,我就無法再行醫。」
在另一家醫院,醫生哈米德(化名)表示,「2005年起,安巴爾省尤其是費盧傑市的各家醫院開始陸續出現出生缺陷病例,先天畸形、多指多趾、顱腦損傷等病例數異常上升。」
面對記者,哈米德用一只黑色口罩遮擋了大部份面容。
盡管距離美國入侵伊拉克已經過去21年,但伊拉克如今依然駐有美軍。當地民眾向記者透露,費盧傑戰役之後的幾年,甚至有美軍闖入出生缺陷患兒家中,要挾患兒父母交出所有檢查報告,否則就將他們關押起來。
「從醫學角度看,費盧傑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活。」親身經歷過費盧傑戰役的退休醫生澤海巴直言,貧鈾彈爆炸後殘留的放射性物質將長久侵蝕當地民眾的健康與生命。
2024年3月12日,醫生在伊拉克費盧傑一家醫院內為新生兒做檢查。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對我們來說,孩子降生是一場‘賭博’。」一名費盧傑居民告訴記者,「迎接新生兒本應是人生之喜,如今卻可能是墜入痛苦深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