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縱覽快評|「取消公攤」試點,應處理好多方利益訴求

2024-12-21社會
來源/中國新聞網
縱覽新聞評論員 劉玉婧
即買即所得!以後買房子,有望不再為公攤面積付費了。12月19日上午,關於#多地官宣將取消公攤#的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榜單第一。
今年以來,湖南衡陽、廣東肇慶、浙江杭州等全國多地陸續放出將要「取消公攤」的訊號。從政策通知到宣傳銷售,都呈現出「商品房銷售實行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趨勢。房地產研究專家也表示,政策接連出台說明,取消公攤或許是2025年的一項重要工作。
從購房者的角度來看,與「取消公攤」產生連帶關系的概念有兩個,一是「得房率」,二是「物業費」。「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銷售面積)的比例。簡單來說,就是房子買到手後,房門內能夠私有享用的面積到底有多少?。物業費的收取規則,大多是根據購房面積來按比例計算。可以理解為,是以包含公攤面積在內的建築面積大小為基數,而非實住的使用面積。
過度奢華的大堂,利用率低的小區會所、超大面積的裝置間……公共區域平攤收費對於很多業主來說,是筆糊塗賬和冤枉錢。公攤收費起初是為保障小區業主的公共服務品質而產生的,但不合理的公攤比例,不透明的公攤面積,不僅直接推高了購房成本,還間接加重了業主的後續維護費用。「買大住小」「住小交大」的問題,確實在磨滅著一部份潛在購房者的購房意願與消費動力。部份開發商在設計樣板房時會把公攤面積做得很小,但實際交房時情況卻並非如此。很多「購房小白」買房時都不知道自己公攤面積大小,也不清楚小區內可以享受公攤服務的區域包含哪裏。
多地宣布將「取消公攤」,為的就是讓購房者買得明明白白,本質上是商品房價格計算方法的更新叠代。大家呼聲已久的「提高得房率」「最佳化物業費」,如今算得到了政策層面的積極回應。2022年有媒體報道,有購房者抱怨——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卻發現套內面積只有60多平方米;購房時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31%公攤面積,收房時卻變成了46%。如果按照每平方米一萬元的售價計算,取消公攤後,在單價不變的情況下,購買一百平方米套內面積的房子,至少可以節省幾十萬元的費用支出。即便小區內的公共區域需要業主承擔相應的責任與支出,也是在明碼標價、知情自願的情況下的付費。在此背景下,取消公攤成為眾望所歸。
從國內一城市改革政策中「鼓勵實行‘現房銷售’」這一點來看,「取消公攤」主要面向的是已經建好但未售出的「庫存房」。對於新的購房者來說,自然是利好於民的。但在現實情況中,「庫存房」並不都是全新的樓盤,小區內必然存在已售房和未售房兩種狀態的房屋,那售賣計價的規則發生調整後,又該如何平衡好每位消費者的利益呢?二手房買賣又該遵循哪種市場規則呢?物業費的收費方式怎樣重新計算?公共空間的權益如何保障?
在網友們的正向反饋中可以看到,「取消公攤」在增強購房信心、刺激房產消費的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但一項政策的出台應該是考慮社會多方利益訴求的,改革也並非一蹴而就,推行落地過程中仍面臨諸多配套問題,亟待給出妥善的解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