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廣州增城:城管開放體驗活動走進城市資源集運中心,探秘「垃圾去哪兒了?」

2024-07-16社會
文/梁懌韜 通訊員 成廣聚 劉誌飛
圖/通訊員提供
「推進垃圾收集、轉運站治理和改造升級,建設綠美廣州」是2024年廣州十個民生實事計畫之首。垃圾分類後會去往何處?被如何處理?垃圾轉運站是什麽樣子?帶著這些疑問,廣州城管開放體驗活動於7月15日走進增城區增江街城市資源集運中心(以下簡稱「集運中心」)。
本次活動由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增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承辦,邀請熱心市民進入集運中心,了解集運中心運作情況,並參與垃圾分類互動交流活動。
生活垃圾「擠水分」,減少鄰避效應
據悉,集運中心於2021年9月開始運作,最大處理規模達150噸/日,集合了生活垃圾壓縮轉運區、垃圾分類宣教室、垃圾分類功能區、環衛車輛停車場、環衛驛站等多個區域。
在現場,參加活動的市民參觀了生活垃圾從收集到壓縮處理的全流程。一輛滿載生活垃圾的封閉式垃圾收運車緩緩駛入集運中心,經過稱重後,工作人員將垃圾運至二樓卸料大廳,卸入料槽中,並透過輸送裝置將槽內的垃圾送至壓縮機內。原本松散的生活垃圾被壓縮成塊狀,垃圾中攜帶的廢水、滲濾液等液體也被有效排出。
「生活垃圾經壓縮處理後,被緊密壓縮成塊,去除了多余水分,減少運輸體積。這一步驟大大降低了垃圾在後續焚燒處理過程中的作業成本。」集運中心負責人劉歡介紹,在設定集運中心前,增江街村社的生活垃圾采取「直收直運」方式,由收運車輛直接送往資源熱力電廠。由於路途遙遠且收集點分散,垃圾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滲濾液滴漏、散發異味等情況,影響周邊環境。集運中心建成後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如今大部份收運車輛只需在村社和集運中心之間往返,既縮減了垃圾的運輸路程,又保障了村社的環境衛生。
同時,為減少鄰避效應,整個垃圾處理區域均設有負壓抽氣和防臭植物液噴淋設施,確保臭氣不外溢。集運中心還設有專門的汙水處理車間,采用「厭氧系統+外接式MBR(兩級生物脫氮)+NF」組合處理工藝處理汙水,確保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後再排放,避免垃圾處理過程給環境帶來潛在汙染。
參觀者們在現場看到,增江街各村社居民分好類的廚余垃圾都被運至集運中心暫存,這些垃圾將由廚余垃圾運輸車輛運至生化處理廠作進一步處理。此外,集運中心還設有可回收物暫存倉庫及建築廢棄物暫存區。加上其他垃圾壓縮設施,只要市民在村社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集運中心便可容納大部份分好類的垃圾,在村社層面實作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垃圾分類齊參與,共建綠美廣州
除參觀集運中心外,活動還圍繞垃圾分類主題,設定了科普講解、有獎問答、裝置互動等多個趣味環節,加深市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認識。
「原來家裏分類投放的垃圾,真的會被分類處理。」跟隨家長參加開放體驗日活動的陳同學興奮地說。她提到,每天晚上都能在小區看到大人們分類投放垃圾,在參觀集運中心後,她發現,被運走的垃圾能夠被嚴格分類處理,這堅定了她和家人一起參與垃圾分類、保護弓境的決心。
「今天看到很多市民,包括中小學的學生們,都積極參與了這場活動,我覺得這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升公眾環保意識的一個很好的渠道。」市民鄒小姐為本次活動點贊道。同時,她呼籲大家繼續保持垃圾分類好習慣,傳遞環保意識,共同守護綠色家園。
「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大家的支持。」劉歡表示,她和集運中心的同事們會繼續運作好集運中心,不負市民期望,也希望市民能支持集運中心的工作,共同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