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9個世界濕地日,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保護濕地 共築未來」。紅樹林是濕地生態系中的一種獨特型別,素有「海岸衛士」「海上森林」之稱。目前中國紅樹林面積已達3.03萬公頃。圖為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千龍網發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副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釋出的【生態系紅色名錄】,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紅樹林生態系面臨崩潰的危險,近20%的紅樹林處於高風險,被列為瀕危或極度瀕危。圖為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千龍網發
世界各國積極采取措施遏制紅樹林消失,中國的紅樹林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出台了【濕地保護法】及其配套制度,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不斷完善紅樹林保護修復標準體系,推動紅樹林碳匯納入全國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推動制定【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技術規程】【紅樹林生態修復監測和效果評估技術指南】等紅樹林保護修復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全面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圖為浙江溫州龍港市新美洲紅樹林濕地。千龍網發
2020年8月,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印發【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對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逐步完成自然保育地內的養殖塘等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的清退,在適宜恢復區域營造紅樹林,在退化區域實施撫育和提質改造。中國絕大部份紅樹林已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育地管理,2023年紅樹林補充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結果顯示,有2.9萬公頃紅樹林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圖為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千龍網發
截至目前,紅樹林面積從本世紀初的2.2萬公頃恢復增長至3萬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為紅樹林保護修復貢獻中國力量。圖為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育區。千龍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