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多子女家庭的養老模式:誰心軟,那就由誰負責贍養和照顧老人?

2024-07-23社會

多子女家庭的養老模式:誰心軟,那就由誰負責贍養和照顧老人?

在這個醫療資源日益緊張的時代,醫院不僅是治病救人的場所,更成為了檢驗人性的試金石。一間普通的病房裏,上演著一幕幕令人深思的家庭戲碼,折射出當代社會養老問題的縮影。

這天,我在醫院照顧大姨時,不經意間目睹了鄰床一位80多歲老大娘的家庭情況。老人因胯骨粉碎性骨折住院,等待手術。她躺在病床上,眼神遊離,時而半睜著眼睛,努力與身邊的兒媳婦搭話。

"今天幾號了?外面天氣怎麽樣?"娘輕聲問道,語氣中帶著幾分討好的意味。然而,兒媳婦似乎並不在意婆婆的問話。她嘴裏嗑著瓜子,隨意地點頭或搖頭,目光始終沒有離開手中的手機。

這位兒媳婦的樣子引起了我的註意。她雖然長相平平,但嗑瓜子的動作卻頗具藝術感。瓜子尖兒被她巧妙地夾在兩顆門牙之間,嗄啦嗄啦的聲響不絕於耳。不一會兒,袋子裏的瓜子殼就堆成了一小堆,每個殼都完整飽滿,仿佛從未被破開過。

當兒媳婦嗑完瓜子,她站起身來,輕輕抖落身上的瓜子屑,又用濕巾擦了擦嘴角。隨後,她端起床頭櫃上的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半杯水,開始麻利地收拾起瓜子殼和水果皮。這一系列動作看似細心,卻給人一種公事公辦的感覺,仿佛她在打卡完成一項任務。

就在這時,老大娘的女兒風風火火地趕來了。她左手提著保溫杯,右手拎著一大包散發著菜香的食物。老大娘見到女兒,眉眼間頓時明朗了許多,兩只眼睛骨碌轉著,緊盯著女兒手中的食物。

"媽,這些東西晚上吃,你媳婦不是給你買午飯了嗎?"女兒高聲說道。

"啊,啊......"老大娘含糊地應著。

女兒這才意識到母親聽力不好,於是放大音量,張開嘴巴,用誇張的手勢重復著剛才的話,直到確保母親聽清為止。

原來老大娘耳朵不好使,難怪兒媳婦earlier 只是點頭搖頭,卻不開口說話。這一發現讓我恍然大悟,也讓我對這個家庭的互動有了新的理解。

就在這時,兒媳婦突然說道:"姐,我肚子壞了,剛才都拉脫水了,你來了,我先回去了。"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但我卻覺得有些可笑。

女兒略顯無奈地說:"先別走,女兒蹲下身子,從床底掏出一盆臟衣服,裏面全是老大娘的衣物,還有一個尿墊子。她二話不說,端起盆就往水房走去。兒媳婦見狀,急忙掏出手機,站在窗前打起電話來。

"先等等,等等,大姑姐去洗衣服了,馬上就回來。"兒媳婦對電話那頭說道。掛斷電話後,她兩手插兜,在屋子裏來回踱步,高跟鞋嗒嗒嗒地敲擊著地面。她不時低頭看表,又推開病房門探出半個頭,朝外張望。

沒過多久,女兒端著一盆濕漉漉的衣服回來了。兒媳婦見狀,立刻說道:"姐,我肚子難受啊,明天早上回來換你啊。"完,不等回應就背起小包溜了出去。

女兒沒有說話,假裝沒聽見似的,端著衣服去陽台晾曬。晾完衣服,她甩了甩手上的水,在暖氣片上烙了一會兒。等手暖和了,她掀開老大娘的被子,頓時眉頭緊鎖。

"拉了。"大娘小聲說道。

"你拉了怎麽不告訴二媳婦?"有些無奈地問。

老大娘兩眼望著天花板,一言不發。

女兒嘆了口氣,麻利地給老大娘擦洗下身,換上幹凈的尿不濕。幹完這一切,她忍不住感嘆:"一母養十子,最後擦屎尿的只有一個啊。"

這時,小護士進來測血糖。一測,餐後血糖高達17.8。護士叮囑道:"糖高了,少給點吃的,包子、餃子、面條之類的別給吃哈。"兒點點頭,說:"打從我媽患了糖尿病,我都快成半拉醫生了。能吃什麽、不能吃什麽,早就爛熟於心了。"著,她開啟保溫飯盒,裏面是玉米面餅子、黃瓜涼菜、芹菜木耳和青花菜蝦仁。雖然都是素菜,但做得香噴噴的。可老大娘看著這些菜,眼神卻變得兇巴巴的。

"生不讓你吃大魚大肉,血糖降下來,才好手術。"兒耐心解釋道。

老大娘卻不依不饒:"你真趕不上我媳婦,二媳婦中午又是鍋包肉,又是雜拌魚的。"兒火了,提高聲音說:"有糖尿病不能吃好的!"

老大娘不知是沒聽懂女兒的話,還是對眼前的飯菜不滿意,吃了一塊玉米面餅子,夾了幾筷子菜後,突然哐的一聲把筷子摔在了地上。

正當女兒彎腰揀筷子時,門被推開了。老大娘的大兒子和大媳婦來了,手裏拎著一包尿不濕。老大娘一看到兒子和媳婦,臉上立刻笑開了花。

女兒向哥哥和嫂子講述了剛才發生的事。大嫂拿出手機,在走廊墻上拍了張糖尿病飲食禁忌的告示,放大給老大娘看。老大娘看完後笑了笑,拍拍床邊示意大媳婦坐下。

大兒子和大媳婦來了,卻只是走馬觀花般看了看,並沒有一個人掀開老大娘的被窩檢視她是否需要更換尿不濕。這個活兒,似乎天生就該是女兒來做。

女兒對哥嫂抱怨了幾句,但他們似乎不願多聽,很快就起身告辭了。女兒忍不住啜泣起來。再次掀開老大娘的被子,發現她又尿了。

第二天,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二兒媳婦卻仍未露面。女兒忍不住打了電話:"不是開會都排好班了嗎?你天天找我替,我家就沒有事嗎?"

電話那頭傳來一陣推諉的聲音,聽起來二媳婦今天的肚子似乎更疼了。

這一幕幕場景,不禁讓人深思:一母養十子,十子難養一母。過去人們常說多子多福,可如今看來,在多子女家庭中,贍養和照顧老人的擔子往往落在那個最心軟的人肩上。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困境,更是整個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這個普通的病房裏發生的一切,仿佛是當代社會養老問題的縮影。它揭示了傳統觀念與現實需求之間的巨大鴻溝,也凸顯了家庭成員在面對老人照料時的責任分配困境。

從表面上看,多子女家庭似乎更有利於老人得到周全的照顧。然而,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了兒媳婦的敷衍、兒子的疏離,以及女兒的無奈與辛勞。這種情況並非個例,而是許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傳統觀念認為,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的事。可在當今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工作、生活的諸多壓力,照顧老人成為了一種額外的負擔。這種負擔往往落在那個最心軟、最富有責任感的人身上,通常是子女中的一個,甚至可能是媳妳妳。

然而,這種模式存在著明顯的不公平性和不永續性。它不僅可能引發家庭矛盾,還會給承擔主要照顧責任的人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家庭關系的惡化,甚至影響到老人的生活品質。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社會難題呢?

首先,家庭內部需要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分工機制。子女們應當共同商議,根據各自的能力和條件,平等地分擔照顧老人的責任。這不僅包括經濟上的支持,還包括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其次,社會養老體系的完善也迫在眉睫。政府應當加大對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這個領域,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同時,社群養老、居家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也應得到進一步推廣和完善。

再者,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對養老的認知。養老不應該僅僅是家庭的責任,而應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此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論是透過誌願服務、參與社群活動,還是支持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最後,我們還需要重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物質上的照顧固然重要,但情感上的關懷同樣不可或缺。家人的陪伴、社會的認同、自我價值的實作,這些都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

養老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議題,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它需要家庭、社會、政府多方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構建一個尊老、愛老、養老的和諧社會。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老年人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也為自己的將來鋪平道路。畢竟,今天的我們就是明天的老人,我們現在種下的種子,終將在未來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