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包打天下」的派出所並不是萬能的

2024-09-02社會
#深度好文計劃#公安機關作為一個大部門,承擔著廣泛的管理與服務職能,很多工作都要直接面對人民群眾,關乎百姓切身利益。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安工作同樣面臨新的挑戰。基層派出所作為一線執法部門,是與群眾聯系最密切的前沿,面臨警力薄弱、職能泛化、任務繁重、經費裝備不足等諸多問題。為了破解困境,構建現代警務機制,各級公安機關按照「明責、減負、增效」的要求,配套導向性、激勵性、保障性措施,推動資源與警力向基層傾斜。

公安機關職能泛化導致職責邊界模糊,在基層派出所表現尤為突出。派出所過多參與非警務活動,不僅耗費大量警力,還因許可權不足無法滿足群眾訴求,反而損害公安形象。社會對公安執法期望過高,加之「四有四必」承諾和「包打天下」深入人心,大量非公安職責的工作被推給派出所,如社會穩定、食品藥品監管、環境汙染、勞資糾紛等,造成警力分散,無法專註於核心任務,影響治安管理效果。群防群治建設薄弱,警力不足,無法有效應對突發事件。非警務類糾紛處理難度大,執法風險高,民警常面臨無所適從的困境,難以滿足群眾訴求,引發執法公信力下降。

公安資源配置與社會快速發展不相適應,特別在基層派出所,資源要素匹配、職責邊界、協同機制和基礎建設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派出所業務量劇增,警力不足、增長緩慢,民警素質與大數據時代的需求有差距,警務資源配置嚴重倒掛,基層保障不足。職責邊界模糊,各類任務壓到派出所,造成工作品質低下。缺乏部門協調機制,基層治理工作多由派出所承擔,公安內部也存在單打獨鬥現象。基礎設施落後,辦公環境與裝置設施陳舊,人員配置及經費保障不足,難以滿足資訊化條件下的警務工作需求。

基層民警面臨職業認同感減弱、工作熱情降低、執法規範化不足以及考核獎勵機制不完善等多重難題。由於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以及付出與報酬的不平衡,許多民警的職業認同感逐漸淡化。同時,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嚴格的紀律約束以及家庭壓力加劇了職業疲勞。在執法實踐方面,盡管進行了教育培訓,民警的執法能力與現代警務需求仍存在差距,加之執法規範與監督的缺失易引發執行問題。考核計畫的設定上,減少多頭考核,重復考核,綜合運用競爭、達標、激勵和測評等考核方式,透過橫向和縱向比較,設立正負激勵計畫,以最大限度反映民警的辛苦指數並激發其工作活力。

推動警力、經費和裝備向基層傾斜。確保派出所警力占全域警力的45%以上,並將新警察(除專業技術性崗位外)優先分配到派出所。保障派出所的日常開支,核算近兩年的實際平均開支情況並上浮20%,杜絕派出所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灰色收入」,防止亂收費、亂攤派現象。同時,落實基層派出所的各項福利措施,高標準建設「拴心留人」的工作環境,足額發放鄉鎮派出所的工作補貼,並在差旅費和值勤津貼的發放上向基層派出所傾斜。還要增加裝備,為派出所配齊執法執勤車輛、執法記錄儀、移動警務通等各類執法裝備,保障派出所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

為了減輕基層派出所的負擔並提升工作效率,需要準確界定其職能。主要職責包括依托於掌握著轄區內詳細情況的優勢,開展人口管理、治安防範、行業場所管理、情報資訊收集、矛盾化解和服務群眾等基礎工作。派出所將僅處理轄區內簡單且因果關系明確的5類刑事案件,而不處理11類復雜或專業性強的案件。為降低工作壓力,減少不必要的專項行動,最佳化資源分配,並透過明確不同警種的職責,將專業性強的任務歸口到相應的職能警種,確保派出所能專註於其核心職責。同時,各警種的任務分解將由區市縣公安局統一規劃協調,避免隨意攤派增加基層負擔。

加強派出所機制建設,避免「強壓牛頭不喝水」的情況。建立雙向聘任機制,根據各派出所的實際情況核定編制,最佳化年齡結構,並賦予所長人事建議權與末位淘汰權,以激發民警的主動性。改革考核評價機制,圍繞「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目標,建立包含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和業務工作考評的考核體系,促進派出所工作的有效性。建立教育培訓機制,提升民警的專業能力與服務品質,透過「以老帶新」及交流輪崗等方式加強培訓。實施激勵機制,確保派出所民警在提拔中占比不低於50%,以激發派出所民警的工作熱情。

減輕派出所的額外負擔,避免「包打天下」的局面。透過分流非警情類報警,按照公安部嶽陽會議精神,將公安職責範圍外的報警求助移交給政府相關部門處理,緩解派出所的出警壓力。分流非公安類管理,落實行業協會和職能部門的主管及監管職責,避免對公安機關的過度依賴。分流非警務類糾紛,推動治安調解與人民調解聯動,落實人民調解員駐派出所工作,減少派出所直接處理矛盾糾紛的數量。同時,加強治安保衛委員會和單位內部保安組織建設,發動群眾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協調綜治部門賦予派出所對相關調解組織的考核評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