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上海推出非急救助行服務熱線962130

2024-09-30社會
家裏有急救病人送往醫院,可以打120救護車;類似術後康復、非急救類等出院人員,上海也有了非急救轉運的社會化新方案——「962130」非急救助行服務熱線。
久事集團所屬上海交運作為本市院前急救應急協作單位,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醫養、康養服務,以專業化團隊、高品質服務為廣大市民提供快捷安全的出院轉院、抱擡接送及母嬰助行等客製化服務。今後,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撥打統一服務熱線962130或者微信、支付寶端962130助行服務小程式完成下單預約。
提供非急救助行服務業務
家住軍工路的任奶奶因右腿兩處骨折在醫院完成了治療,由於行動不便,出院回家這條路一度困擾著她的家人。她的女兒在醫院了解到上海交運提供非急救助行服務業務後,立馬為母親做了預約。
考慮到患者的病情,上海交運的服務人員當時采用了軟硬擔架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整個服務過程得到了患者任奶奶和家屬的認可。
任奶奶的情況其實也印證了「非急救轉運」的實際需求。上海交運主要為市民提供不含醫療行為的抱擡接送等服務,主要包括為出院康復患者提供市內及跨省市不帶醫療行為的抱擡接送服務;為行動不便的乘客出行,提供上門抱擡、安全接送服務;為孕婦或產後母嬰提供寬敞、舒適、溫馨的「氧吧式」座艙和快捷安全的助行服務等。
此次非急救助行服務熱線——962130全新亮相,背後的支撐正是上海交運以「互聯網+」模式搭建完成的非急救助行服務雲平台,於2023年12月28日上線試執行,實作了即時預約、智慧排程、進度顯示、全程監控等功能,保證服務響應度,提升使用者體驗感。聚焦全市重點醫療康養機構,在各區規劃了7個服務圈。同時,在市衛健委的指導和幫助下,與市醫療急救中心、申康醫院開發中心以及各級民政部門積極對接,不斷拓展市內醫療機構的服務覆蓋面。
就在7月11日,上海市養老陪診服務上線暨楊浦區陪診服務聯盟成立啟動儀式舉行。上海交運非急救助行成為首批聯盟簽約單位,成功對接隨申辦楊浦養老E顧問服務平台。未來,該企業將針對特殊困難群體、百歲老人等,提供定向優惠服務。
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962130」非急救助行服務熱線的全面推出,將更加突出民生導向、服務導向,結合康養、醫養的服務需求延伸產品鏈,積極開拓服務新場景,促進非急救助行計畫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聯動的大市場建設,樹立上海交運非急救助行專業、可靠、貼心的良好形象,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高度認同感的962130非急救助行品牌,協力勾畫民生福祉最大同心圓。
制定「七個統一」服務標準
「962130」非急救助行服務車輛在外觀上印有醒目的「非急救助行」綠色標識,車內保留了擔架車、帆布式擔架、鏟式擔架等裝置。
專業的團隊是非急救助行服務的關鍵,120急救中心和紅十字會在這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團隊成立初期,就完成了對服務人員的招聘和培訓工作,包括安全教育、規章制度、勞動紀律、佇列訓練、業務流程、應急處置等科目的理論培訓和車輛駕駛、個人防護、車載裝置等技術培訓,同時專門邀請120急救中心對招聘員工展開病患護理、抱擡等實操培訓。
駕駛員羅旭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他透露,每輛車配備的工作人員均具備初級醫療急救證和紅十字救護員證,「我們主要是服務那些行動不便,有出院轉院、抱擡轉送等非急救助行需求的人群,以及為母嬰、高齡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客製化服務。比如,我們曾經轉送骨折術後患者上高鐵;擡抱癱瘓老人去房產交易中心辦理過戶手續。」
為了推動計畫進一步規範執行,上海交運還制定了「七個統一」服務標準,包括評價體系、預約電話、車容車貌、著裝用語、員工培訓、操作規範,努力培養一支「管得住、叫得應、能戰鬥」的專業化服務團隊。
全面覆蓋轉運服務場景
隨著上海人口老齡化率的持續提高,市民對非急救服務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大。在業內專家看來,非急救轉運的社會化執行,有利於加快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暖心的服務也可以展現上海城市的溫度。
該計畫將嚴格按照公示收費。市民可透過「962130」微信小程式服務平台或撥打「962130」熱線電話直接呼叫非急救助行服務的專業車輛上門服務。
眼下,上海交運還在加快數位賦能的步伐,透過指揮中心車輛監控平台,即時監控車輛執行狀態,運用行為監控儀規範駕駛員及擔架員操作流程實作監管智慧化、規範化、精準化。據悉,目前已配備了50台專業車輛,同時將按需逐步加大運力投放力度,服務範圍覆蓋全國,滿足市場需求。
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開展客戶滿意度回訪調查,不斷提升客戶體驗。未來,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市場的新需求、新痛點,開發各種助老服務產品、助行服務計畫,創造更多服務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服務需求,把「962130」非急救助行服務打造成久事旗下的民生服務品牌。
作者:
編輯:唐瑋婕責任編輯:戎兵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