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馬來西亞的行程後,1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到訪東南亞之行的第二站——印度尼西亞。值得註意的是,除經濟合作之外,石破茂表示將再向印尼無償提供兩艘高速巡邏艇,這其中有何盤算?與以往日本領導人出訪頭站選擇G7國家的傳統不同,石破茂首訪行程為何選擇東南亞?
石破茂給印尼的「見面禮」 包括兩艘巡邏艇
石破茂11日抵達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逹,出席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安排的歡迎儀式,兩人隨後就海上安全、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會談。
石破茂承諾,日方會在糧食、能源、防務及培育人才方面繼續支援印尼。普拉博沃則強調,日本是印尼的重要夥伴,這次會面象征兩國致力於加強多個領域合作,加強雙方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值得註意的是,石破茂與普拉博沃均於2024年10月上任,且上台前都曾出任過防長。實際上,石破茂此次出訪印尼的重點事項之一就是與對方協定加強所謂「安全合作」。他宣布,日本將透過「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框架,為印尼無償提供兩艘高速巡邏艇,幫助印尼加強海防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的「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框架,又被稱為「友軍支援框架」,具體設想是以開發中國家為支援物件,無償提供衛星通訊系統、警戒監視雷達、巡邏艇以及幫助建設軍民共用港口等,提高物件國的軍事能力。
該框架在2023財年向菲律賓、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和斐濟提供了海岸監視雷達和通訊裝置。日本政府日前宣布,基本決定2024財年的物件國為菲律賓、蒙古、印度尼西亞和吉布地4個國家,支援總額屆時將達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億元。
觀察指出,該框架的本質是輸出軍備,目的是在「印太」地區構築所謂「藍色防線」,在塑造所謂的地區安全環境的同時提高日本對「印太」的介入能力。而該框架自面世以來就引起外界廣泛擔憂:以提高軍事能力為目的進行援助,無疑將加劇地緣上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定性。也有觀察指出,提供給相關國家的裝備指向性非常明顯,如提供給菲律賓的沿岸監視雷達,就是用來監視中國東南沿海艦船動向的。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石宏分析認為,日本相繼向越南、菲律賓無償提供巡邏艇甚至更大的巡邏艦,現在又向印尼無償提供2艘巡邏艇,實際上是日本近些年和東協國家在海上安保合作方面的新拓展。尤其是考慮到川普即將二度入主白宮,美日關系不可能再像拜登那樣對日本是「商量著來」,而是可能重歸「美主日從」狀態,所以石破茂愈發想強化與東協的關系,對沖川普上台後可能對日本造成的不利影響。
日本拉攏東南亞 「善意」背後暗藏野心
實際上,傳統盟友才是石破茂的首選。但事與願違,石破茂的計劃一一落空。在川普確定當選美國總統後,石破茂曾尋求在其上任前組織一次會面,但遭到川普的婉拒。之後,鑒於南韓國內局勢的急速變化,石破茂取消了原定1月存取南韓的計劃。在這種背景下,石破茂將首訪定在東南亞,打破了前幾任日本首相外交首訪大多選擇G7國家的傳統,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其務實與靈活的外交考量。
那為什麽是東南亞?
觀察指,馬來西亞是今年的東協輪值主席國,而印尼不僅是東協最大的國家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也是新加入金磚國家的正式成員。日本與兩國建立良好關系有助於其在東協地區構建更大的影響力。【日本經濟新聞】稱,鑒於東協經濟規模即將超過日本,對東協各國而言,日本在外交領域的優先級不似從前。但對日本而言,與東協重新構建關系成為當務之急。
回顧歷史,東南亞歷來多是日本在外交困局中尋求空間的首選突破口之一。如1977年,在美國亞洲戰略收縮、日本對外政策搖擺不定的歷史背景下,時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馬尼拉發表題為【中國的東南亞政策】的演講,提出要與東協各國坦誠對話,並表示日本不會再次謀求成為軍事大國。在這次演講中誕生的「福田主義」標誌著日本對東南亞外交政策的正式形成,這一現實策略的轉變也令當時日本的經濟政治影響力在東南亞得以有一方施展空間。
不過也有觀點指出,日本在對東南亞國家的外交中也摻雜了地緣政治的野心。尤其是近年來岸田文雄領導下的日本,積極配合美國推動大國競爭的布局,在東南亞推動所謂的「小院高墻」和「脫鉤斷鏈」,甚至介入南海等地區熱點問題。而石破茂在競選時期多次提出的「亞洲版北約」構想,也意在為東南亞合作中摻雜軍事內容。
但這一構想在東協國家中難得人心。在去年10月舉行的東協首腦寮國峰會上,據稱將在會上首秀就提出這一「宏偉藍圖」的石破茂吃了一記閉門羹,其行前美國和印度兩大盟友明確表示拒絕加入,印尼媒體更是敲打其「不要自取其辱」,最後石破茂無奈決定「閉麥」。
頂替瑞典加入英意六代機計畫 日本有何考量?
在東南亞尋求加強影響力的同時,日本也在尋求與歐洲進行軍事合作。日本防衛相中谷元本月13日起將存取英國,並與英國國防大臣希利舉行會談。據悉,雙方將圍繞日英意三國推進的下一代戰機「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CAP)的共同開發展開討論,中谷元也將到訪上月成立的管理下一代戰機開發計劃的國際機構「GIGO」,並參觀該計畫的英國參與方——英國國防巨頭貝宜系統公司的工廠。
去年12月,日英意三國宣布已同意設立開展研發下一代戰鬥機的合資公司,由英國貝宜系統公司、義大利萊奧納多公司和日本航空機產業振興公司共同投資,以2035年開始部署下一代戰機為目標。目前,列入預算的資金將作為該戰鬥機機體、發動機等部份的共同設計費用,並為各種必要的測試做好準備。
三國公布的研制計劃顯示,該機屬於雙發隱形戰鬥機,可有人駕駛也可無人操控,將配備雷射制導武器和虛擬座艙等裝備,並且更不容易被雷達和紅外探測發現。據報,其效能屆時將超過美國F-35等最新式戰鬥機。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將該戰機定位為F-2戰機的後續機型,英意兩國將其作為歐洲「台風」戰鬥機的後續機型。在去年7月的英國範堡羅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該機型的最新概念模型首次公開亮相,一同展出的還有其配套的無人僚機、下一代武器、網路和數據鏈共享裝置等。
F-2戰機(資料圖)
值得註意的是,日前有媒體透露,沙烏地阿拉伯也可能加入相關開發工作。英國對沙烏地的資金實力寄予厚望,正在考慮協助培養其國防產業與技術人員。不過沙烏地此前並不具備戰鬥機制造能力,在機密情報的保護方面也令計畫中的另外兩個成員擔心。外界預計,在日英意的協作下,沙烏地首先將提高資訊保護和制造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具體發揮何種作用。
事實上,聯合研制六代機,不僅考驗參與國的財力,也考驗技術實力和意誌力,是公認難度系數超高的「大工程」。在過去的「暴風」六代機計劃中,英國、義大利、瑞典三國就因智慧財產權、成本分攤等問題出現分歧,難以達成一致。後來,瑞典結束、日本加入,各方利益關系也變得更加復雜。而在六代機之前,歐洲國家也曾多次發起航空計畫的國際合作模式,但並非一帆風順,比如英德意聯合研制的「狂風」戰機、英德意西聯合研制的「台風」戰機等。「狂風」戰機計畫最初有6個國家參與,後來加拿大、荷蘭、比利時結束;「台風」計畫最初有法國參與,但由於領導權、投資份額等種種原因法方最終選擇結束,並在之後獨立研制出「飆風」戰機。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石宏表示,在六代機的定位方面,有關國家就很難達成一致,比如英國和義大利傾向制空作戰,而日本則追求多用途能力,這就導致英意日之間的協調花很長時間才達成妥協,且這種妥協只是暫時的。其次,技術融合也比較難,英意日各有各的技術標準,而像六代機這樣的尖端裝備是由數以萬計的零部件組合而成,如何將來源不同、標準不同的零部件進行無縫整合,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再次是外部誘惑,如果美國的六代機研制速度更快而且技戰術效能更好,搞不好這三個國家都有可能去采購美國的六代機,到時候三國聯合研制的六代機就只能黯然收場。
作者丨黃子熙 李爍
排版丨賴信宏
編輯丨郭永佶
審校丨曾子瑾
監制丨楊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