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攀「高」向「新」!2024年廈門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

2025-01-13社會

一輛車,駛出了新場景。近日,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為香港機場管理局量身打造的全新無人駕駛小巴正式釋出,「廈門造」無人駕駛新車在全球重要的航空樞紐落地。

一款電池,開啟了鈉電儲能新篇章。2024年12月,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款電力儲能專用鈉離子電池全球釋出,2萬次超長迴圈壽命令業界驚嘆。

一塊屏,開啟了「新視界」。2024年11月,全球首條專精於中小顯示領域的高世代生產線——廈門天馬光電子第8.6代新型顯示面板生產線計畫實作首批面板量產交付,為廈門新型顯示產業註入新動能。

年終歲首,一幅幅創新引領、「新新」向榮的生動畫面在廈門不斷湧現。回望剛剛過去的2024年,廈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廈門提出的「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的囑托,突出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

創新動能足

「氫」裝上市,斬獲國內外訂單累計破1億元大關,這是嘉庚創新實驗室孵化企業——鷺島氫能(廈門)科技有限公司的2024年「成績單」。

這就是科技創新的澎湃力量。從藍圖轉變為科研成果,再到走向市場,這場「從0到1」的「長跑」跨越了10年。

「PEM制氫裝備以往無法大規模商業生產,主要是因為膜電極上的催化劑依賴銥等貴金屬材料,價格昂貴、利用率不高且壽命較短。」嘉庚創新實驗室PEM電解水製氫計畫負責人、鷺島氫能董事長陶華冰介紹說。找到核心技術難點後,他帶領50余位實驗人員前後做了近千次試驗,解決了PEM電解水技術走向市場的關鍵難題。

科技創新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翻開過去一年的畫卷, 「廈門產」科研成果迎來一個個高光時刻。

廈門牽頭或參與的計畫榮獲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創下歷史新高;廈門大學團隊的科研成果「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儲存聚集反應新機制」入選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在2024年度中國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十大進展中,有三項成果背後有廈門企業、高校的身影;在全球城市「科技集群」百強榜中,廈門排名上升至第72位,三年躍升31位元。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廈門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積極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用更遠的眼光、更長的耐心,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闖「無人區」、敢啃「硬骨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2024年12月,伴隨全市科學技術大會的召開,廈門又吹響了新一輪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沖鋒號。廈門,正用科技創新這把金鑰匙開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新空間」。

產業結構優

廈門儲能行業百億俱樂部又添一員。

不久前,協鑫儲能全球總部公司正式簽約落戶廈門,這一計畫的主角協鑫集團,在「2024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中位居第四位。協鑫集團將在翔安建立10GWh儲能生產基地,預計計畫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將超百億元。

已落戶的百億級計畫,正快馬加鞭加快建設。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新能安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計畫(二期),目前已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總投資約120億元的士蘭集宏8英寸碳化矽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產線計畫建設如火如荼,一期計畫預計於2025年第三季度末初步通線,第四季度試生產。

百億級計畫的背後蘊藏著清晰的產業邏輯,即透過高品質的計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廈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產業鏈布局,為中國經濟版圖貢獻一個高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高地。

攀「高」向「新」,一個動能持續、梯次發展的「4+4+6」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廈門加快構建。數據顯示,2024年廈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9%左右,增幅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2024年1月-11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6.6%,鋰電池、液晶顯示模組、積體電路產量分別同比增長67.4%、47.2%和29.8%,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一批新賽道產業加快集聚。廈門大學鄒至莊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燕武表示,深入分析廈門產業結構的變化,可以發現近年來廈門著力培育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呈現較快發展態勢,正在對沖傳統服務行業和房地產業下行帶來的沖擊。

發展能階高

小彈簧也能撬動大市場。走進廈門立洲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形態各異、大小不一的高精密彈性件映入眼簾。「公司成立30多年來,始終在精密彈性件領域精耕細作,已開發了數萬種客製化產品。」立洲精密總經理王亮介紹。憑借在精密彈性件領域的獨特優勢和話語權,立洲精密入選新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既有「大麥克」,又有「小巨人」 。2024年,廈門全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26家、創新型中小企業752家,各梯次數量居全省第一。在這些企業中,新誕生了4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這些「小而強」「小而優」的企業,在各自產品領域逐漸形成優勢和規模,為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註入新動能。

「廈門造」不斷走向全球。數據顯示,廈門有90多項技術或產品處於全國、全球領先水平,部份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

產業轉型,數位化是關鍵。從數位化設計仿真縮短研發周期,到倉柯瑞機器人「跑來跑去」精準運送物料,再到生產車間裏「數位大腦」監測全流程生產……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正在向智慧制造要效益、要動能。

放眼廈門,產業智改數轉步伐不斷加快,工業數位化總體水平胡關鍵評價指標位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實作營收超過4000億元。

向新出發,向強邁進,向優而行,廈門產業轉型升級鏗鏘有力,不斷構築城市發展新優勢。

(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 林露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