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會放電,靠放電捕食獵物,不就和電鰩一樣麽。
路人乙:你是不是剛知道古埃及壁畫上有電鯰。
路人丙:象鼻魚的電壓再提高一點也可以的。
電鰩頭部後方、胸鰭內側左右各有一個卵圓形的蜂窩狀發電器官,由鰓部肌肉變異而來。每個發電器官含有約600個由40塊纖維組織「電板」重疊而成的六棱柱狀電函管,電板靠近魚背一側是負極,靠近魚腹一側為正極。電鰩放電的電壓在8到220伏特,每秒可放電150次。
19世紀,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討論了魚的電器官,作為趨同前進演化的一個可能例子。電池的結構也參考了魚的電器官。20世紀發現魚類至少獨立演化出放電能力6次。
西方人發現電鰩後圍繞它編寫了許多傳說。在發明水雷之後,用電鰩的拉丁種名將水雷命名為torpedo,這個名詞後來被用於魚雷。
電鯰分布於非洲尼羅河、查德湖、尼日河、塞內加爾河、圖爾卡納湖等流域,體長可達122厘米,生活在巖石、樹根沈積的底中層水域,在夜間活動,幾乎覆蓋身體的電器官可以產生300到400伏特的電壓來擊昏獵物。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觀賞魚。電鯰可以發出貓叫般的聲音。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壁畫上有電鯰。一些非洲傳統醫學會用電鯰的電擊來緩解關節炎的疼痛。
所謂「電 鰻 自己不會被電到」只不過是一些人的臆想,實際上電鰻放電的時候是短路的,會電到自己的腰部,只不過電不從自己的重要器官裏透過罷了。在放電之後,電鰻會因為短路而停頓片刻才能前去吃東西。電鯰的短路情況更加明顯,它會將自己的幼魚含在嘴裏來避免電死幼魚。
如果你妄圖將放電的魚往「噴火的龍」之類玩意上面帶,你至少要稍微了解一下有多少種魚可以放電。否則結果就是這樣:你的無知被展示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