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相信人,而是要相信人性
這幾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人性,因為不管是前面五千年,還是後面五千年,人性是亙古不變的。
不管你為人,人際交往,還是做事,都免不了和人打交道,如果對人性一竅不通,肯定會吃大虧,甚至寸步難行。稍微做過管理的人應該都知道,管理這個事情有多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這也需要你對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在講解人性的書當中,對我啟發比較大的有【窮查理寶典】裏面提到的誤判心理學,以及還有一本【影響力】。
上海灘的黑老大杜月笙在臨終前交代他的後人,要把保險箱裏面的所有欠條都燒掉。
他的後人就非常不解,因為這些欠條最少的也是5000美金,最大的達到了五百根金條。
這個時候杜月笙就給他的後人上了最後一課:念著咱好的,你不用去要,他也自動會還,但是不念咱家好的,你要要賬就是送命!
雖然人與人之間會因為互惠,從而讓人產生虧欠感,但是當利益牽扯太大,那種割肉般的疼痛超過了那種虧欠感,人就會做出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老杜死後,他的勢力和威脅就不在了,外人就不怕你,這個時候可能雇一個殺手只要一兩根金條,你說這筆買賣劃算不劃算?
所以,懂人性,在你順利的時候能夠幫你開創事業,籠絡人心,在你不順落魄的時候,可能會讓你保命,安享晚年。
我還想起電影【投名狀】裏面的一個橋段。
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攻陷南京,鎮壓天平天國有功。
這個時候就該論功行賞,他被加封為兩江總督。
這本來是好事一件,但這個時候龐青雲說了一句話,聽了這句話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面面相覷,大驚失色。
龐清月說的是什麽話呢?「請求太後免除兩江轄區三年賦稅!」
因為打仗打了這麽多年,朝廷的國庫早就空虛了,而兩江地區作為富饒之地,一直都朝廷財政的重要來源。
這個時候太後該怎麽辦?同意你吧,朝廷就要因為你的一句話損失很大一筆錢。不同意你吧,就顯得自己不夠體恤愛民,當著文武百官,根本就不好下台,這要是傳出去,太後這臉往哪兒擱。
雖然最後太後勉強答應了,但就是因為這點,就為龐青雲未來的命運埋下了禍根。
但是這件事情,如果私下裏來說,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進和退都有余地。所以,當龐青雲說出那句話的時候,那些文武百官當官多年,早就是精通人性的人精,他們才會大驚失色:怎麽遇到過這麽不懂事兒的!
其實我最近也遇到一件跟人性有關的事情,我相信大家看了一定也有所啟發。
前段時間我有一個好朋友想要開一家串串店,這位朋友我們認識很久了,至少十年了吧,也算是非常熟悉。
他知道我有朋友開串串店,並且做了多年,於是請我幫忙介紹這位朋友給他參謀一下他選的位置,這前前後後我我的朋友跑了三到四次。
後來呢,終於選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然後我們就教他菜品的切備,腌制,然後提供所有的供應鏈資源。在他剛開業的時候,我們還上門幫忙了兩天。
因為位置不錯,所以他店裏現在生意很不錯。
一開始他是從我朋友這裏拿底料,當然給他算的也是市場價,本來這一切都挺順利。
然後有一天他覺得他們的鍋底成本有點貴,於是就說,能不能花錢把我朋友的配方買斷?我覺得這好像也是能夠理解的,於是給他說了一個價,可能他考慮到這個價格超過了他的預期,最後沒有成交。
後來他就自己去找工廠了或者找配方去了吧,然後我們的聯系就比較少了。
本來我朋友就在做串串的技術培訓和開店指導,如果是一般人找過來,這樣前前後後,事無巨細地指導,包括實地線下去選址,收費至少是5000元。
但是因為是比較熟悉的朋友,所以一開始我朋友根本沒有想過要收他的費用,後來呢,考慮到他能在我朋友這裏拿料,所以後續我們也是盡心盡力地幫忙,事無巨細,有問必答。
再後來,因為他考慮到成本的問題,要更換廠家,這個時候我還是能夠理解的。
但是在這之後吧,他並沒有相應的表示,連感謝的一句話也沒說,這我就有點心裏不舒服了。
我不是什麽聖人,什麽五講四美三熱愛,什麽無私奉獻,我做不到。這個欠的人情那只有我替他還了!
朋友之間如果只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忙,我覺得這沒什麽。就像因為我自己寫文章,做咨詢,有些朋友有一些問題問到我,如果是三五幾句能夠說清楚的話,我也不會收費。
但是如果你問了我半小時,這個時候我說一句,你可以考慮一下我的付費咨詢社群,然後就消失不見了。這類人我一般是直接拉黑的。
因為他們不懂人性,不懂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是互惠,是價值交換。
很多人和你談交情,談道德,本質上是什麽呢?就是想占便宜。
還是說回這個朋友,我自己的格局還算行吧,我當然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影響我和他之間的朋友關系。但是如果以後他再問到想請教我朋友關於店鋪經營發展方面的問題,你覺得我還會不會像之前一樣用心,老實說,很難。
所以,這也是我想說的,人際交往的第二個原則: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怎麽理解這個話?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秉持著互惠,先舍後得的價值理念。但是在付出以後如果沒有任何的報酬,我們還要不要繼續付出?
答案:不要。
因為如果這個時候你還繼續付出,對方就會覺得理所當然。就像我們經常能看到的新聞,某位好心人完全是出於善意,資助山裏的孩子,如果某一天,因為某些原因,這個資助停止了。你覺得這個孩子會不會感激你之前對他的幫助?
很可能不會,而是會因為你不繼續資助他,從而心生怨恨。你對一個人的好,且不要求報酬,對於受恩惠的人來說,就會覺得理所當然,對你沒有什麽感激。
就像舔狗一樣,一味地付出,隨叫隨到,你以為你的女神對你有多感激?
沒有。你在對方眼裏的價值少得可憐,就像老話說得,越是容易得到,越是不會珍惜。
好了,故事說完了,按照慣例,我們還是來簡單總結一下。
1 、互惠是存在我們基因當中的,如果有人幫了我,我們就會產生虧欠感,從而想要報酬對方。
2 、但如果這個報酬太大,會讓人產生割肉般的疼痛,這個時候疼痛感就會超越虧欠感,想要做的就不再是報酬對方,而是淪陷對方(如果自己有能力淪陷對方的話。)
3 、人際交往的正確原則是,先舍後得,以牙還牙,不要做一個沒有原則的爛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