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貓咪取名字的時候,可以 優先考慮聲調較高、以元音結尾、音節比較簡單的名字 。
比如:咪咪、丫丫、乖乖之類的。
這是因為貓咪的天然食譜——鳥類和老鼠發出的叫聲,聲調都偏高。
以這個思路來給貓咪命名,更容易引起貓咪的註意,方便貓咪記憶。
其次,要多喊貓咪的名字,當貓咪給出回應,比如走來過、發出叫聲等時,可以給一些食物獎勵。
多貓家庭不想貓咪搞混自己的名字, 就要嚴格實施獎勵機制!
比如,當喊A貓咪名字時,B貓咪過來了,就不要給B貓咪食物獎勵,不然長此以往,貓咪們不能將名字與獎勵/懲罰機制聯系到一起。
之所以這麽說,是有實驗依據的↓
一,實驗證實:多貓環境中,貓咪能區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研究人員對 多貓環境中 34只不同品種的家貓(16只公貓、18只母貓,每只貓與4只或4只以上的貓一起生活。24只貓歸四個家庭所有,其余10只屬於「貓咖啡館」。)進行測試。
實驗方法是:主人在貓咪視線之外用與呼喚貓咪一樣的語調,分別呼喚 其他四只貓咪的名字, 利用攝影機記錄貓咪的反應。等貓平靜後主人再叫貓名字,分別記錄貓咪的反應。
結果顯示:
① 多貓家庭中,大部份貓咪都對自己的名字有明顯的應答反應;
② 而貓咖中的貓對每個名字反應類似, 只有1/3的貓咪對自己的名字有明確的反應 。
二,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結果?
➤ 名字意味著獎勵或懲罰
對單貓/少貓家庭的貓咪而言,名字可以與食物、愛撫或玩耍之類的獎勵相關聯,也可以與責罵、帶到醫院、洗澡之類的不愉快的體驗相關聯。
因此當你用不同語氣呼喚TA們的名字,TA們大都能夠註意到到接下來自己身上有些什麽事情會發生了。
➤ 多貓環境中,名字的刺激復雜而不明確
從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家庭中的貓咪表現和單貓/少貓家庭類似,但是貓咖中的貓咪卻有很大區別。
研究人員推測,這是由於貓咖中的貓咪每天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刺激, 這些刺激與TA們的名字並非直接相關。
比如:一位客人叫了A貓的名字,但這時如果B貓向他表示出熱情,他可能就會給B一些愛撫,並順手把準備給A貓的零食給B。
長此以往,貓咪雖然能從日常用語中辨別出名字,但不能將獎勵或者懲罰與對應的名字聯系在一起。
因此,多貓家庭中想要貓咪分清自己的名字,就要避免這種情況哦~
資料來源:
Saito, A., Shinozuka, K., Ito, Y. et al.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discriminate their names from other words. Sci Rep 9, 539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