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這一正式的稱謂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迎貓,為其食田鼠也。」
到了唐宋時期,貓逐漸成為人們的寵物。
山貓與貓相似,但人們一般將它稱為「貍」。貍的種類就多了,稱呼也很多,貓貍、虎貍、九節貍、香貍、玉面貍等。
貍 按【本草】:貍有數種,毛雜黃黑。斑如貓者,為貓貍。斑如虎,尖頭方口者,為虎貍。似虎貍而尾有黑白錢文相間者,為九節貍。有文如豹、作麝香氣者,為香貍。白面而尾似牛者,為牛尾貍,亦曰玉面貍。今山中所有。大抵多虎貍、貓貍二種。【盛京物產考下】一、家貍、烏圓子
貓字和「苗」、「茅」同音,貓的叫聲正如自呼。北宋陸遊的祖父陸佃有趣地解釋了「貓」這個字,說老鼠是田裏的害蟲,而貓捕食老鼠,保護禾苗,所以貓字裏面也帶有個「苗」字。
李時珍曰:家貓,苗、茅二音,其名自呼。陸佃雲:鼠害苗,而貓捕之,去苗之害,故貓字從苗。【禮記】所謂迎貓,為其食田鼠也,亦通。【格古論】雲:一名烏圓,或謂蒙貴即貓,非矣。明代的北韓人徐居正就曾寫過一篇【烏圓子賦】,是作者冤枉了自家的貓而作的賦。
惟烏圓子,感激知己。奮氣鼓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