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簡稱「河」,地處廣西西北邊陲、雲貴高原南麓,境內聚居著壯、漢、瑤、仫佬、毛南、苗、侗、水8個世居民族,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
自古以來廣西就是商旅雲集之地,因而這裏的飲食習慣融合了粵、川、湘、浙、贛、閩等地方菜肴特色,而河池地區不僅有著廣西飲食的特點,還出現許多別具一格的特色美食。
龍岸菜包
在河池的大街小巷,都能發現到處都是少數民族的特色飲食,龍岸菜包就是其中之一,其制作方法:先將蝦仁、木耳、火腿等切成細丁,與糯米一起翻炒後,制作成餡,用葉大肉厚的芥菜葉子將它們嚴密的包裹起來,最後就是上鍋蒸熟了,蒸好的養生蔬菜包,散發著陣陣清香,一口咬下去鮮香可口,蝦的鮮味在嘴裏留有余香,讓人吃到上癮。
生炒牛雜
生炒牛雜采用黃牛肉,牛肛腦,牛百葉,牛黃喉等材料並配合秘制配方,用猛火烹飪而成,其味道鮮嫩,脆口,讓人吃過不忘,回味無窮。
一品豆腐
河池的一品豆腐和其他地方也不大相同,這裏的豆腐從不用石膏定形,而是用雞蛋和豆漿混合在一起,再放入蒸鍋裏脫胎換骨而成,經過油炸後的豆腐金黃鮮嫩,再加上秘制調料,一道受當地人喜愛的一品豆腐就做好了。
牛頭宴
說起河池的特色美食,牛頭宴當仁不讓。牛頭宴又叫"開大宴",是土家族接待貴賓的盛大禮儀宴會。牛頭宴具體做法是將整只牛頭蒸熟後連大鐵鍋一起端上席,配以泡紅辣椒、酸肉、蒿子粑、臘肉,客人們用刀子切割牛頭上的牛肉食用,大快朵頤,喝竹筒米酒,體驗遠古時期人們打獵歸來飽餐一頓的感覺,不過這道大餐並不太適合喜歡清淡口味的人群。
豬龍碰
豬龍碰原料:豬小腸、豬血、大米飯、玉米粉、花生仁、鹽、油、五香粉等。制法:將小腸洗凈備用,花生仁炒熟搗碎,然後與豬血、大米飯、玉米粉炒熟、油鹽適量拌勻成爛泥狀,灌輸入腸內並壓緊壓實,紮好兩頭,放入鍋裏文火煮熟即成。豬龍碰撈出水後即可食用,亦可再次入油鍋炸至表皮稍黃,出鍋切塊上桌當主食,這樣吃起來更加香脆可口。
武篆油團
武篆鎮油團,以當地糯米作原料,加工、粉碎、泡水、過濾,然後捏成雞蛋大小的圓團,用當地的山茶油煎炸熟透,爾後除盡余油,倒入細碎的黃糖攪拌,等到黃糖將油團裹嚴,便可出鍋味道奇妙無比。
豆腐圓
在鳳山的壯家,每逢佳節或者婚宴,都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那就是壯家豆腐圓。它形似桔子,象征吉慶團圓。
原料是水豆腐,水豆腐必須是手工制作,用石膏點鹵,這樣做出的豆腐有一股清香且嫩滑。具體制作如下:
1. 取水豆腐數塊,先將水豆腐的水控幹後放入幹凈的盆裏抓成泥狀,然後做餡料,其餡料的做法和水餃的餡料的做法差不多。
2. 把肥瘦相間的豬肉剁成肉泥,取一碗花糯米飯或者一個粽子,將洗凈的韭菜切碎,炒一二兩花生米,除去紅衣碾碎,放入一至二塊豆腐乳、胡椒粉、食鹽、味精適量,然後將上述餡料泮勻。
3. 取已抓好的豆腐泥平攤於掌上,將餡料置於其中,把豆腐泥合攏制成圓丸,大小如柑桔。
4. 做好的豆腐圓可炸、可煎、可蒸,但在壯家一般用植物油炸,最常用的是鳳山山茶油來炸,炸至金黃,即可食用。
河池各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頗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如服飾、飲食、居住、生產、婚姻、喪葬、節慶、娛樂、禮儀、古老傳說等等,都保存著自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點。
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諾」,因男子穿齊膝白褲,故他稱為「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西北的南丹縣八圩、裏湖瑤族鄉和貴州省荔波縣朝陽區瑤山鄉一帶,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隨筆著作【嶺南田野筆記】中,對白褲瑤就有詳盡記述。
白褲瑤很愛捕鼠。他們根據老鼠喜於夜間活動的特點,每天傍晚就把捕鼠夾安放在房角屋後、村邊寨旁、四角地尾、或荒山野嶺,布下天羅地網。第二天收鼠夾,每次少者得三五只,多者得四五十只老鼠。若本村寨範圍的老鼠捕光獵盡了,就利用空閑日子,背著口糧,挑著一百多把鼠夾到別的民族、別的鄉,甚至到外縣去捕捉,邊捕邊烘幹鼠肉,常常滿載而歸。 鼠肉被白褲瑤視為上等佳肴,多留作年節食用和招待貴賓,並認為誰家的男青年捕到的老鼠越多,就越榮耀,越容易獲得美好的愛情。
*本文圖片部份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