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貓本身就會夾子音。不止家貓,幾乎所有的貓科動物,在幼年期都會用夾子音呼喚媽媽,獲取溫暖和保護。
https://www.zhihu.com/video/1829141512111394816小獅子叫聲 來源: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5318483411267249413
https://www.zhihu.com/video/1829141566457004032小老虎叫聲 來源: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0738877826118077510
當然這是小時候,野生狀態的成年貓幾乎不出聲,和同類交流主要靠氣味和肢體語言。被馴化的家貓用夾子音喵喵叫也是專門針對人,它們和同類交流還是主要靠氣味和肢體。
這是因為小貓的夾子音叫聲和人類嬰兒哭鬧的頻率非常接近,我樓下有戶人家,時常發出貓咪的叫聲,但聽起來似乎不是同一只貓,我想分辨出他家到底養了幾只貓,認真聽了一會兒才發現,那特麽是人家裏的小嬰兒!
貓被馴化後,發現人類對這種類似人類幼崽的聲音特別敏感,貓只要發出夾子音,人類就會註意到它,從而提供食物和幫助,慢慢地,在這種正向反饋下,家養貓學會了用夾子音和主人交流,這是一種幼態持續現象。
不止夾子音,在人類的馴養下,家貓翻肚皮、用頭蹭主人、撲咬逗貓棒等「萌萌噠」行為都是幼態持續現象,因為小貓已經將人類當作貓媽,心理上仍然認為自己是只小奶貓。同時這種行為也為貓咪獲得更多好處。
因為我們人類刻在基因裏的護幼本能,所以我們對所有擁有幼兒長相的東西都無法抗拒,寵物繁育投其所好,不斷培育出臉更圓,眼睛更大,頭身比例更接近幼兒的品種,比如大眼睛短鼻梁的英短系,短腿的曼基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