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鏟屎官」們造成的!科學家發現貓腦子越來越小,它們變笨了嗎?

2022-02-05寵物

家貓的馴化歷史

長久以來關於貓的馴化歷史總是存在許多謎題,相比之下,狗的馴化歷史就很明朗,這要歸結於不同的馴化時間,畢竟狗的馴化歷史要早上不少。不過在各國科學家的不斷的研究下,關於貓咪馴化的知識點正在不斷的補充。

羅馬第二大學的動物學教授克勞迪奧 ·奧東尼在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透過研究來自世界各地的古代貓DNA,發現所有家貓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分布在北非和西南亞的兩種野貓(Felis lybic a)( Felis silvestris )。這些野貓的最早馴化始於新月沃地(新石器時代 ),後來在古埃及(古典時期)加速,逐漸散播全球。

其他科學家也發現了貓馴化的另一個潛在例項。他們在研究了中國古代貓的骨骼殘骸後,發現中國可能存在短暫的豹子馴化,獨立於其他地方的馴化。然而,他們沒有發現任何現代馴化貓與豹有關的證據,所以說明豹子只是被馴化過一段時間,並沒有持續多久。明武宗 就曾養豹子當寵物過,感覺也是蠻彪悍的。

而貓咪能遍布全球的原因,透過分析在港口城市發現的貓遺骸的古代DNA,科學家們得出結論,貓被帶到船上,最有可能是為了讓它們殺死嚙齒動物 來幫助保護船上的食物儲存。

貓咪的毛色與花紋圖案

貓馴化歷史上另一個有趣的要素就是貓的毛色與花紋。

分析貓毛的花紋是科學家區分野生貓和家貓的最佳方法之一,因為它是兩者之間為數不多的明顯差異之一。如今在大多數虎斑貓身上發現的導致斑點圖案的隱性等位基因 其實是中世紀才出現的。

這表明,毛色的選擇性育種直到中世紀才出現,遠晚於貓馴化的開始。

科學家們還使用毛色和花紋圖案來研究貓的基因 缺陷。例如,遺傳學家VJ Crossley發現,與家養短毛貓相比,長毛非純種貓 患甲狀腺功能亢進 的風險增加,但許多純種長毛貓的風險降低。

另外許多專家也很好奇毛色和行為之間是否存在聯系。2018年,動物學家EA Stelow使用了一項線上調查研究,發現玳瑁貓、三花貓 、灰白貓和黑白貓比其他貓更具攻擊性。不過這項研究不夠嚴禁,畢竟只是收集「鏟屎官」們的意見。

家貓的大腦正在萎縮

1月26日,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現代家貓的大腦大小的指標,也就是顱骨測量值,與家貓的祖先非洲和歐洲野貓 的顱骨測量值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與野生祖先相比,在過去約10000年左右的時間裏,馴養的貓的頭蓋骨大小明顯變小,意味著其大腦容量也變小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的貓咪就比野貓祖先傻,因為大腦容量需要跟身體比例換算,如果只看大小,那我們人類就不是主宰者了。

但是這確實表明馴養動物的過程,可能無意中改變了這些動物大腦的發育方式。這些變化可能已經深入基因,從胚胎時期的神經脊細胞 開始,這種細胞是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的主要驅動力。

與人類相處後,貓咪的興奮感和恐懼感就會下降,因為在人類社會生活相對平穩,這可能是導致神經脊細胞遷移和增殖的下調的主要原因。

後記

在過去的幾千幾萬年裏,馴化對貓的前進演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也許同樣出現在許多其他馴化動物物種中。這揭示了馴化對野生動物造成的一些發育影響,也讓科學家們更擔憂家畜和野生物種的雜交,會引發野生物種基因在短時間內的變化,這會影響野生動物的純度。

長久來看,是個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巨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