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時日越久,越認同周作人寫的一段話:「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幾天前,【人物】發起「居家時,那些撫慰你的角落」征集,超過500位讀者提供了他們的答案,我們發現,這些答案表達得五花八門,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種綠植,養寵物,讓自己喜歡的物品環繞四周,站在窗邊或者陽台上向外探看……說到底,我們不過極盡所能,在有限的空間裏,扒開一絲縫隙,來對抗居家時的禁錮感和漫長的無聊,再將生活繼續下去。
我們也總能繼續下去。
文| 周取
編輯| 槐楊
「補充缺失的陽光和風」
@阿藍
陽台外有一棵雪松,高大舒展,枝葉繁茂,像電影happy ending裏會出現的那棵聖誕樹。我現在幾乎所有白天的事務都會在陽台完成:練習瑜伽、吃飯、工作、閱讀,以補充缺失的陽光和風。
我在陽台上觀察松樹上藏身的鳥,常見的有麻雀、白頭鵯和珠頸斑鳩,它們經常從樹上滑落到我的晾衣架上,停留片刻。除了鳥叫外,在陽台上也能聽到鄰裏生活的細枝末節。到飯點了,對樓的廚房就開始奏起立體交響樂:切蔬菜的有條不紊,切肉糜的急密如雨,沒擦幹水的菜下油鍋一聲「滋啦」。陽台把詩與生活交織在了一起,是居家期間最大的慰藉。
@李九斤
特意選了帶綠色的地毯。天氣好的時候,窗開啟,風進來,躺上去,頭一定要枕在綠色區域,這樣邊看著藍天,余光會讓我誤以為此刻正仰躺在草地上。
@菜菜
躺在床上看窗外的風景,雲卷雲舒。白天看雲,晚上看星星。下雨就聽雨。
@Cᶜ
房間裏原本堆東西的小小飄窗,在某個明媚的下午被我清理成了一塊小天地。有的時候,我就坐在這裏,什麽都不做。
@啊徐徐
上周我家前面樓的某個單元被封了,火速收拾東西回到農村老家居住。這是我奶奶生前的房子,也是我爸爸從小長大的地方。住在樓房裏時,我活動範圍就局限在床和沙發之間。回到村裏,四方的小院子成了最好的活動區,圖片裏,一半是北京五月的湛藍的天,一半是我爸種的不會長無花果的無花果藤架。某一天跑完步後,我就這樣坐在下邊,看著藤架,想起來2021年第一天去世的奶奶,她活著時候,就常常會坐在架子下看著我爸鼓搗院子。現在,藤架下的小老太太埋在了兩公裏外的山上,我在療愈自己,也在想著她,忍不住跑步經過她沈睡的山坡時,大喊一聲:奶奶,我來了!
被喜愛的物包圍
@大貓
在封控初期,缺乏物資的那段日子,為了不讓家中老弱病殘的父母有更多恐慌,也為了說服自己作為主心骨要穩住要樂觀,拼命找米面糧油紙等各種物資,來了就往浴缸裏堆,塞滿了才覺得安心。那段日子每晚躺平摸摸肚子,能明顯覺得肚子一天天癟下去,盆骨一天天突起,既心疼也心酸。
@悠悠
每天三頓飯是生活秩序如常的體現。每晚睡覺前,我都會規劃好第二天的三餐,從天剛蒙蒙亮就在廚房裏忙碌。每次做飯之前,我會把所有的材料都整齊碼放在桌面上,食材一樣樣丟進鍋裏,滿足感也不斷攀升,看到烹飪出的菜品顏色鮮亮,好似生活中的陰霾也都被油煙機抽走了。每隔兩三天我都會擦一遍冰箱,把所有的食材分類碼放。這次疫情,女兒給家裏換了大冰箱,我用了幾天時間把冰箱全部塞滿,每次開啟冰箱,看到滿滿當當的食物,我就感覺很有底氣。
@成都
放了很多空酒瓶在窗邊。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胡麽麽
今年的居家時光,不知不覺每天臨帖已經成了習慣。
@golden
封校期間,宿舍最撫慰我的是小小咖啡角,每天早上在這裏制作咖啡拉花,是我封校期間最快樂的時光!
@達拉崩吧
只是陽台一隅,但於我而言就是第二世界。每次下了班回到家坐下,仿佛就開始了新的一天。
@小寧
感覺越是低落的時候,越想讀一些純粹很美好的東西:詩歌,音樂,藝術,童話,好像被陽光照了一下。
@埃莉諾樂隊鼓手胡畔
作為音樂人,居家後連排練室和鼓房也去不了了,只能在家打電鼓。這個放置電鼓的角落就是我每日練習的地方。因為不能外出,最近我在家拍了一個系列vlog,叫「今天穿什麽打鼓」。畫一個外出才會畫的精致的妝,打扮起來,在家打鼓。
@面朝大海的猴子
我組裝了一個地球儀氛圍燈,在這個角落看書、畫畫、聽音樂,順便看看全世界,想想以前可以自由旅行去過的地方。
@阿尼塔
裝修時,我對設計師說:「我不做飯。給我一個美麗的開放式廚房(裝裝樣子)就行了。」沒想到居家後一天三頓地做,廚房變得雜亂起來。調料沒地方放,全堆在烤箱上、飲水機旁;窗台上原本放花,現在種蔥;餐桌一物四用,切菜、吃飯、工作、修剪團來的鮮花。
@Lynne
座標上海,已經居家即將60天,經歷了焦躁不安、生存恐懼等心路歷程。現在,最喜歡的就是我家的餐邊櫃的一隅。每次把冰箱又塞滿時,就會坐在高腳凳上聽音樂,發呆。因為內心的平靜在當下是由食物的儲存量決定的。某天,發現女兒穿了我的連衣裙,偷偷擦了我的口紅,把花瓶裏的花拿出來,學著我的樣子坐在高腳凳上。但是她的快樂與我不同,她是無憂無慮的。
家裏的小森林
@逗包
最近開始愛上了種田,查了查陽台種菜的攻略,立馬下單了幾種應季的種子和三袋營養土開始搗鼓。本來對這些種子沒抱多大希望,覺得自己笨手笨腳的可能也不會有什麽結果,但在兩個星期後土裏冒出四棵芽的時候,我完全被治愈了。不誇張地講,我每天可以盯著這些芽半個小時都不覺得悶!
@留白
我有個露台,花了四五年的時間,讓它變成了小森林。
@謝謝
很意外,成功種出了玉米,家人都誇很好吃。買了高壓水槍澆菜,最喜歡天氣晴朗時,在朝陽和夕陽下,澆水變成一天裏最治愈最平靜的時刻,有時候還能制造出彩虹。
@羅先生
窗邊有兩小盆網購而來的綠植,分別是九裏香和常春藤。剩下的地方我用外賣買菜時裝果蔬剩下的塑膠盒,土培和水培了我吃剩的蔬菜:小油菜、紅薯苗、大蒜、小蔥、馬鈴薯和胡蘿蔔。土是這些天去做核酸的路邊挖來的,有天還順帶在那兒挖了兩株坑裏的野生小喇叭花回來,本來有點蔫了,回來泡了一會兒水,又活了,種在窗台上後開過兩朵花,每朵都是開兩天就敗了,但新的花苞又慢慢長了出來。
@金金
我在陽台種了很多植物,有蝴蝶蘭,墨蘭,蟹爪蘭,還有薄荷、月季。春天來了,花盤裏還長出了紫蘇、苦瓜和生姜,我在網上購買了掛式花盤,只有長得漂亮要開花的高光時刻,它們才會被移到最好的位置,但每盤花都有亮相自己的機會。我讓它們自由生長,要的就是它們一心向上的蓬勃。
@張女士
居家隔離期間,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這裏的植物,種了香菜、紫蘇和羅勒的三層立體種植箱放在陽光房的落地窗前,享受每天的第一抹日照。其他花草被陳列在種植箱腳下,最新加入的成員是兩盆高山草莓。露台上最近又種了繡球和藤本月季。母親覺得繡球太孤單,還在它旁邊灑了些香菜種子。月季開花、青菜收成的時候,能感受到收獲帶來的快樂。
@閃閃
我很喜歡植物,它們不爭不搶,安安靜靜,卻持續保持著生機滋養著我的生命。家裏養了三十幾盆植物,常常躺在綠植下的抱枕上發呆,看書,寫作,畫畫。感受到大自然像一雙溫柔而堅定的手,在我脆弱的時候被它托舉著。
毛絨絨的它們
@陳先生
圖片裏的燕魚是我剛養的,一對兒,說不定過段時間能下崽崽。五一後,我所在的社群靜態管理,有了更多時間照顧我的魚和龜。每天與它們相處一會,看它們追逐嬉戲,會逐漸放松。無法去遠方,那我就把自然搬回家。
@小康叔
隔離的第四十五天了,有太陽的日子,在這裏享受珍貴的陽光,看著毛絨絨的他治愈自己...
@陳陳
在想不清楚事情或者覺得焦躁的時候,我通常坐在樓梯上,發呆,擼貓或是看書。樓梯的墻壁上掛了很多電影海報,上方的空間放了貓咪的上下鋪小木床。喜歡這個角落,是因為它很窄很小,讓我很有安全感,這也是家裏貓咪喜歡睡覺和跑來跑去的角落,待在這裏,看著三只貓,真的覺得十分幸福。
@高娃
貓咪叫四月,四歲了。每天居家辦公,工作一會兒煩了,就要去貓咪身邊躺一會,摸摸她或者數數她的胡須。四十多天來,她是我的心理醫生,謝謝貓咪!
@Yilin
到晚上,關上家裏所有的燈,只留一盞星球燈。小貓咪在星球燈旁邊睡覺,感覺世界都靜下來了。
@阿淮
失眠的時候,我就坐在床邊把音箱開啟,聽著歌看著我的小狗睡覺。小狗已經不小啦,快要十一歲,我總是在學校,一年見到她的時間加起來都不過兩個多月,每次回家她都會更衰老一點,掉顆牙或者臉上的白毛又多了幾分,我看著她,也總是有種害怕失去她的悲傷縈繞在心上,她總是第一個察覺我的情緒,就會從窩裏出來,把腳搭在我的腳上,盯著我,甚至整個狗都睡在我腳上。她的體溫和她異常卷曲的一身茸毛,是任何取暖器都比不上的溫暖。感謝她溫暖了我這麽多年,我貪心地希望還能久一點,再久一點。
@魚島
我住在胡同裏,屋頂有一個露台,居家期間每天去露台吸氧放風,看周圍的大樹冒出濃密的枝葉,看露台的花慢慢從光禿禿的樣子到冒出骨朵,看逐漸被樹影籠罩起來的四合院,還有每天變化卻都十分好看的流雲晚霞。有天突然聽到細細小小的喵喵聲,才發現對面的屋頂角落裏有了四只小奶貓,虎頭虎腦地擠在一起,因為太小還不能四處活動,呆在窩裏靠貓媽媽餵養。後來我每天留心它們,看它們曬太陽、歪扭扭地走路和舔毛,一天天長大。疫情停止了一些活動,但沒有停止萬物生長與生命勃發。
外面的世界
@來者雅吉
剛才聽到了樓下「磨剪刀嘞 鏹菜刀」的吆喝聲,這聲音一瞬間就把我拉到了十多年前在北京大興的日子。老人推著小車扛著物件,徘徊在街頭巷尾。我坐在鋪子下,看著村頭人來人往的街道,聽著父母做買賣的聲音,聞著隔壁店鋪飯館的味道,我在燈下看著手裏的【新概念英語】發呆……
這段吆喝也許跨過了十多年的時光,來告訴我要好好接納自己和生活。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
@馬顆粒
最近提了離職,為了緩解焦慮,居家時候就會到二樓的窗子前,看看書、跟父母聊聊天,更多時候對著初夏的菜園發發呆。買了一把搖椅放在窗前,又置辦了一張小茶幾,放了幾本書,看了一些類似於【小狗錢錢】【人生十二法則】【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這樣的書,試圖從中找到一些輕松的人生法則。收獲很多,但作用不強。那天從書裏一擡頭,看到一只小狗跑到了菜園裏,腳步輕快地這兒嗅嗅、那兒聞聞。我也好想變成一只無憂無慮的小狗,在菜園裏跟麻雀和蝴蝶嬉鬧。
@myXanadu
在居家隔離上網課的時候,我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裏。書桌窗戶正對著連線兩個單元的消防通道,我常常向著窗外發呆,觀察在消防通道有限活動的人們。
右邊單元時常出來一位穿著家居服的大叔,站在通道的右端吸煙。我擡起頭,剛好和他對視,原來他也在看我在做什麽。樓下左邊的單元,時常有一對老夫婦出來放風,一待就是半小時,有時兩人憑欄望著遠方,笑著聊天;有時面對面揮舞著手臂,好像在溫習廣場交際舞的動作要領。
我有時也像他們那樣眺望遠方。瞧見街道對面的門面房頂上建了個小院,一家四口擺上了小桌,晾起了衣服,大一點的孩子喜歡在樓頂練習籃球,精神好的時候就跑跑跳跳,練練行進間運球和上籃姿勢,累了就坐在椅子上練球感,球在腿間彈跳著,好不自在!甚至一次下雨天,依然看到他跑跳的身影。「嘭嘭嘭」聲音響徹了整個空蕩蕩的社群,頗給了我一些慰藉。
另外不能不說的,就是隔天早上準時出現的物業工作人員,似乎負責擦拭消防通道的欄桿。他看上去已經六十多歲了,推門時佝僂著身子,有時他會偷點懶,只擦半邊,不是左半邊或者右半邊,是左右各四分之一而中間不擦。可能他認定了,人們出來呼吸,往往不會走太遠的路。然而他從來沒有和我對視過。
某一天的清晨,我醒得昏昏沈沈的,腦中含混著夜晚的幻境。拉開厚重的遮光布,燦爛而清新的陽光穿過一層層的消防通道,撲面灑了進來。我開啟窗戶,瞇起雙眼,放肆地呼吸著。
@瘋求了的上海人民
隨時隨地趴在視窗向外看,宛如水產店的蛤蟆。
@tei
在單位封閉值守的日子,每天一吃完晚飯都立刻沖到浴室排隊。吹完頭發就正好是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辦公室在十樓,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漂亮的落日,這是一天中最期待也是最放松的時候。五月又過去了一大半,上海快要好起來了。
@可樂當當
因為疫情,我們一家三口都在家,孩子今年中考,學業緊張,天天不是刷題就是上課;先生居家辦公,碼農的鍵盤聲劈裏啪啦。我就基本出現在廚房和北陽台,在並不豐盛的蔬菜肉制品裏,盡量翻出些花樣。疫情期間,足不出戶,樓下的綠蔭裏聽不到歡聲笑語,幸而這裏經常有航線經過,「看飛機轟的一聲去遠鄉」帶著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