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開普敦微笑」,你看了肯定跟著樂!

2022-08-30寵物

打我有記憶以來,市面上流行過各種發色、唇色、發型、眼妝什麽的,幾年一變,花樣百出。唯獨這滿口的牙,好像沒搞出什麽特色——一直以來,整齊又自然的大白牙才是主流審美。

然而後來我發現,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族群,曾創造出了千奇百怪的「整牙」手段,那些牙上貼金鑲鉆的,根本就不算什麽,有些稀奇的花樣,我估計你都想象不到。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 世界各地人民創造出的各種不被定義的、花裏胡哨的「整牙」手段。

鑲牙:富貴且實用

影視作品中,往往是反派或者搞笑人物,會搞一口大金牙,一看就感覺這人有點貪財、俗氣、浮誇之類的氣質。

然而,用金銀鑲牙,原本是跟這些關鍵詞毫無關系的。 金銀實際上是很理想的補牙材料 :延展性好,容易塑形;硬度小,不會對天然牙造成磨損;性質穩定,不易銹蝕,對人體也基本無毒。因此,自從18世紀歐洲牙醫發明了鑲金牙技術之後,直到20世紀末,金銀都是通用的「牙齒修補程式」:或被做成整顆假牙;或用於填補齲洞、包裹壞牙。

你回憶一下,是不是感覺在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家嘴裏見到過幾顆金牙、銀牙?

圖片來自:wikiwand

但用貴金屬鑲牙,的確也是一種直觀的財富象征。所以 鑲金牙不只是實用,也逐漸形成了一種審美 ,以至於在更好用的補牙材料出現之後,金牙還是「很能打」,依舊保持住了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如今中亞、拉美等地區,就有些年輕人明明牙齒健康,卻故意鑲一口金牙,以此為美、也顯得富貴。美國說唱歌手中也有這樣的潮流,有人不僅在好牙外鑲金裹銀,還會往金牙上再嵌寶石呢!

嗯,這很富貴!

圖片來自:wealth daily

在歷史上,人類也嘗試過各種各樣的鑲牙材料和技術。

比如古瑪雅人,用綠松石等高硬度寶石鑲補牙齒,並同樣發展成一種審美風尚。他們甚至會在健康牙齒上鉆洞,再敲入精心雕琢的珠寶,以此彰顯貴族身份。

古代瑪雅牙齒。有科學家認為用來固定寶石的粘合劑可能有一定的抗菌效能。圖片來自:public news time

尖牙:張嘴就認出「自己人」

如果說鑲牙是給牙齒做加法,那麽相對地,也有人喜歡給牙「做減法」: 透過故意打磨,將牙齒變成各種造型——通常是尖銳的鋸齒狀。

這種修飾牙齒的方法歷史悠久,比如在瑞典發現的9世紀古墓群中,就有很多墓主人的上門牙被打磨過。

東非的阿法爾部落,年輕女性至今會磨尖門牙

圖片來自:http:// atlasofhumanity.com

非洲和東南亞有些部落,一直將磨尖牙習俗留存到了近現代。

近代還有學者專門記錄下了這兩個地區的各種牙齒修飾造型,作為人類學研究的參考。

1912年拍攝的剛果老照片,該部落成員無論男女,在15歲左右都會磨尖牙齒以示成年。

在這些部落,磨尖牙通常是成年儀式的一部份 ,有的是對所信仰野獸圖騰的模仿。

此外,每個部落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牙型,因此不同形狀的牙齒,還成為辨別自己人的標誌。

20世紀初,人類學家記錄下的剛果贊德人牙齒形狀:每個部落都有自己專屬的牙型,張嘴就能辨別敵我。

黑齒:大概是美白太難

中國古籍中,常常用「黑齒」來代稱中原以南的眾多族群。 從華南到東南亞再到日本,確實都曾有把牙齒染黑的習俗。

日本古代有女巫口嚼野果釀酒的傳統。有學者認為,長年口嚼酸果會導致牙齒顏色暗沈,而女巫又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黑齒便受到推崇、被人效仿。發展到後來,還出現了專門用來染齒的藥水。

古畫中染黑齒的日本女性。日本最早用野果汁染黑齒,唐朝鑒真東渡帶來更先進的冶鐵技術後,日本開始改用鐵漿染齒:將鐵片或鐵釘浸泡於藥湯中,加入酒、茶葉等密封發酵兩三個月,得到深褐色的黏液,稱為鐵漿水,反復塗在齒面以染黑。圖片來自:live Japan

平安時代(約9~12世紀)起,染黑齒盛行於日本貴族男女及武士、僧侶中。後來男性染齒風俗衰退,但在女性中依然流行,直到1870年明治維新期間,政府頒布 黑齒禁令 ,這一習俗才在日本逐漸消失。

東南亞各國的黑齒,則被認為是 當地人吃檳榔的副產物 。深紅的檳榔汁長年浸泡,會使牙齒變黑,只有小孩才一口白牙。黑齒因此被視為成熟的標誌,白牙反倒成了幼稚的表現,牙不夠黑的人還要主動去染齒。

老照片中染黑齒的越南女性。在越南傳統文學中,美女都有一口黑牙,這一習俗,在近代法國殖民越南後消失。圖片來自:the vintage news

關於黑齒習俗的眾多猜想中,還有個有趣的假說:即便是有牙膏和洗牙技術的當下,要保持牙齒潔白無瑕也不容易。但如果把牙搞成均勻的黑色,就看不出牙垢牙斑什麽的了,反倒比一口斑駁的黃牙美觀。

聽上去,居然還挺合理......

最早的黑齒或許是嚼野果、嚼檳榔的副產物,但人們發現這一妙處後,便將染黑齒當作牙齒的「另類美容秘訣」了。

東南亞地區的人們會用蔞葉包裹檳榔果、生石灰和一些香料,放入口中咀嚼。嚼完滿口紅色汁水,久而久之,牙齒便會染成深紅色到黑色。 (珍愛生命,遠離檳榔!) 圖片來自:illumelation

鑿齒:打掉門牙,好疼啊

除了黑齒,古代中國還有另一種奇特牙齒修飾的記錄—— 鑿齒 。在【新唐書】等正史中,記載了華南和東南亞地區的部份族群,有將門牙打掉的習慣。此外, 澳洲和非洲也有鑿齒的部落。

救命,聽著就感覺牙疼!

鑿齒大多在青春期前後進行,少數是在結婚後,似乎也是一種成人禮。

但有西方學者研究了非洲的鑿齒習俗之後,認為此舉或許實用性大於儀式感:當地衛生條件有限,容易感染破傷風等疾病,患者會牙關緊鎖,無法張口,而鑿掉門牙,就能從病人的牙齒縫隙中灌入湯藥和流食。

1912年老照片,正在鑿齒的澳洲原住民小姑娘

圖片來自:http:// australiazine.com

【新唐書】裏描述華南鑿齒習俗時也說: 「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飲藥,故自鑿齒。」

在咀嚼食物時,門牙主要起切斷作用,鑿掉它不會嚴重影響進食。但門牙的有無,卻會明顯影響到吐字發音。所以非洲鑿齒流行的地區,很多語言讓學習者感到頭疼——有不少發音,必須得沒有門牙才能發得標準......外地人除非也鑿掉自己的門牙,否則就學不會當地的標準口音。

對此我想說:

鑿掉門牙留下的寬縫,據說能讓人發出極具穿透力的口哨聲,是南非居民漁獵時的遠距離通訊手段。

如今,鑿齒在南非依然很流行 ,成為當地的幫派流行文化。這種沒有門牙的咧嘴笑,因此還有專門的稱呼: 「開普敦微笑」 (開普敦為南非首都)。

哈哈哈哈哈

讓我看看是誰跟著一起笑了!

(是我)

「開普敦微笑」

圖片來自:The Telegraph

開學了

筆記本了解一下

撰文 | 宗寧

微信編輯 | 高興

本文原載於【博物】2021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