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人會覺得有些人很可愛,貓也會覺得有些貓很可愛嗎?

2023-03-06寵物

世間物質本無可愛、不可愛之分,只有人類才會追尋那些超出自己人生以外的意義。

而貓咪永遠是只貓。

對於它們而言,當下生活已經有足夠的意義。

所以即便是只流浪貓,它也能把擺爛的生活方式發揮到極致。

一、可愛是人類為繁育所衍生的「陽謀」。

1949年,奧地利動物心理學家康拉德·勞侖茲(Konrad Lorenz)提出了一個與可愛有的指數(Cuteness)。

他認為嬰兒所具備的圓腦袋、肉臉蛋、大腦門、大眼睛、小嘴等特征,和可愛有正向關系。

這便是著名的嬰兒圖式(baby schema) [1] ,具體表現為 [2]

  • 笨拙
  • 圓圓胖胖的臉蛋
  • 柔軟且有彈性的膚質
  • 大大的眼睛
  • 圓圓胖胖的身材
  • ... ...
  • 換句話說,我們對「可愛」的審美標準,其實是基於嬰兒幼態特性所做出的心理反饋 [3]

    即使我們面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嬰兒,也能有保護和照顧的想法。

    這樣有助於拉近族群間的人際關系,保護弱小個體成長。

    此外,嬰兒圖式引發的效應並不局限在嬰兒身上,還能作用於成年人、動物以及其他美好的事物。

    二、對可愛的向往給人類帶來困擾

    在日本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人類因為擁有智慧,導致了人與人之間形成了心之壁壘。

    彼此之間無法真正實作相互理解。

    為了讓人類像神一樣永生,Seele制定了「人類補完計劃」,目的讓所有人類還原成使徒。

    人類補完計劃

    當人類之間沒有秘密,同時肉體也能強大到不用相互幫助。

    屆時,人類將成為永生、智慧、強大的唯一神 。

    透過打破隔閡,斷絕社交的方法來尋求幸福 [4] [5] 與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類似。

    阿德勒認為,人際關系的目標就是建立思想上的共同體,個人想要有歸屬感需要參與到共同體中去,只有滿足了各種歸屬感才有幸福的感覺 [6] [7]

    我們對可愛的選擇傾向,其實就是在迎合某些美好事物的歸屬感。

    由於個體選擇的存在差異,也導致人際關系無法實作共同體,於是讓人類永遠陷在人際關系的煩惱中。

    另外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焦慮源於應對陌生世界各種挑戰。

    有了選擇也就有了欲望,自我設定的挑戰也就變得多了。

    三、貓不需要哲學

    英國政治哲學家約翰·格雷(John Gray)在【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中提到:貓咪是沒有自我形象意識的 [8]

    這個概念和1970年,美國心理學家蓋洛普(Gordon Gallop Jr.)鏡中自我認知測試結果吻合 [9] [10]

    鏡子測試

    貓咪雖然能辨識其他個體,但它們在意識上不認識自己,也不會將自己和其他生物關連起來。

    即便是同類在自己面前的死亡,它們也不會像人類一樣因感同身受,而恐懼死亡。

    所以貓咪們是不會為未發生的危險感到恐懼。

    另外,貓咪更懂得遵循自己的天性。

    只要健康、安全和飲食等生理需求到滿足,那麽當下的狀態就是它們的預想的幸福。

    這也是貓咪為什麽不太願意搭理人類的原因。

    獨處也好,有人相伴也好,吃飽之後的它們總能在生活中自得其樂。

    此時的它們無比幸福,不必再為五鬥米折腰。

    參考

    1. ^ 奧地利生物學家康拉德·勞侖次(Konrad Lorenz)所著作【人類的四維】(Die vierdimensionale Raumvorstellung beim Schimpansen)
    2. ^ [1] Genosko G . Natures and Cultures of Cuteness[J]. Invisible Culture, 2005.
    3. ^ [1]羅笠銖. 嬰兒圖式的影響機制[D]. 西南大學.
    4. ^ [1]邢瑞芬. 精神分析理論下【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人格再生與重構[J]. 美與時代:美學(下), 2022(2):126-128.
    5. ^ [1]嫣然. 為什麽今天還要研究EVA——從策劃的角度看【新世紀福音戰士】[J]. 中國電視(動畫), 2013.
    6. ^ [1]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渠海霞.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5.
    7. ^ [1]阿德勒. 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麽[M].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00.
    8. ^ 【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英]約翰·葛雷著,陳信宏譯,春山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5月出版
    9. ^ [1]林伊, 鐘晨威, 張恩迪,等. 鏡子測試與具有映像自我認知的動物研究概述[J]. 生物學教學, 2021, 46(6):3.
    10. ^ Passing the mirror test: reflection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animal self-awareness (L. Syd M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