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胖真的沒什麽,但瘦一定很自律

2022-06-03親子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的最新數據,超重和肥胖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突出營養問題之一:成年居民(≥18歲)超重率為34.3%、肥胖率為16.4%,中國成人中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絕對人口數來計算,全國已經有6億人超重和肥胖,達到全球第一[1]。

https:// zhuanlan.zhihu.com/p/50 2372082

所以,即便你是一個胖子,你也可以驕傲的說,全國還有6億人和我一樣。如果身邊有人讓你減肥,你可以大聲地告訴他,肥什麽肥?減什麽肥?運什麽動?節食不餓呀?運動不累呀?我只不過是六億分之一。

當然,胖有時確實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太好的影響,可能睡覺會打鼾,一到夏天特別容易出汗,又或者無論多麽好看的衣服你穿上總感覺怪怪的。除了這些,胖還有可能:

會影響壽命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關,就是隨著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振幅上升。當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 /身高2(米)]超過35的時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根據科研數據顯示,肥胖癥會使預期壽命減少6-7歲。更可怕的是,如果嚴重肥胖,BMI大於40的時候,男性的壽命會減少20年。

會影響血壓

在成年以後,尤其40-50歲的時候,肥胖人群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比平常人多50%。

會影響心臟

並不是說高血壓繼發或者冠心病繼發,而是它對心功能的直接影響。由於肥胖,脂肪會附著在心臟表面,使心臟的收縮功能降低,導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可能會得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樣伴隨著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發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新診斷的糖尿病病人裏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根據研究顯示,體重指數為22-23時,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其實是很低的;而23-31的時候發病風險就變成40%,增加了10倍;體重指數是35的時候,女性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是93.2%!所以糖尿病跟肥胖關系非常密切。

還有可能脂肪肝

脂肪肝和血脂異常在中國發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實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會進展為脂肪性肝炎,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

有可能導致腫瘤

肥胖跟一些腫瘤密切相關,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膀胱癌和乳癌;在男性中則是前列腺癌。肥胖會導致這些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而且無論男女,肥胖以後直腸癌的發病率都會大幅上升。

除此之外,胖!真沒什麽了。

什麽?你說你又想減肥了......

不不不,不要減肥,真的,減肥太難了,如果減肥容易,就不會有六億胖子了。我們都知道,減肥有一條鐵律,就是身體消耗的能量要大於攝取的能量,就好比,花的總比掙的多,那錢包肯定就能瘦下來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熱量和蛋白質攝取量】一書,一個健康的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攝取1800~1900卡路裏的熱量,男性則需要1980~2340卡路裏的熱量。

這些基礎能量保證身體器官的正常運轉,如果你每天攝入的能量高於參考能量,就意味著,你會慢慢長胖,因為你掙的總比花的多,錢包總會越來越鼓的。

你一定要明白!

能量的攝取基本就是靠吃喝,你能管得住嘴嗎?奶茶不喝了?蛋糕不吃了?碳水能忍住?疫情都讓人這麽卷了,還要不要多巴胺了......

如果管不住嘴,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把多余的能量消耗(運動)掉就可以嘛。每天跑個五公裏,做一小時瑜伽,或者去健身房擼擼鐵,難嗎?好吧,這確實也很難堅持,越胖越難堅持,你懂的。

終於明白了吧!那些比你瘦的人,她們只不過是,吃的比你少了那麽一點點,運動的比你多了那麽一點點,當你在吃的時候,她們只是在看;當你還是在吃的時候,她們只是在做瑜伽、擼鐵、跳繩、遊泳、跑步、跳操等等等等。

所以哪有什麽吃不胖的人,只是瘦的人更自律罷了。

真的沒有機會了嗎?

有的,相信科學!

#秋田小鹿#白蕓豆萃取物 ,從白蕓豆中提取出的一種天然的澱粉酶抑制劑,其主要活性成分為α-澱粉酶抑制蛋白,純植物提取,沒有任何副作用,在不影響其它營養物質吸收和代謝的同時,有效減少碳水的熱量攝入,降低血糖含量,減少脂肪合成。

會不會是智商稅呢?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0三醫院聯合做的臨床結果,35天平均減了2.24公斤(kg),最高7斤,這個數據還不錯吧。更詳細的數據看看這個連結的內容吧。

透過餐前食用,幫你阻斷約80%的熱量攝入。 不用節食 ,直接減少80%的能量攝入, 不用運動 ,相當於直接增加80%的能量消耗,花的比掙的多,不瘦都難呀。關鍵是沒有任何副作用。建議三盒一個周期喔,點選下面的連結可以直接購買喔。

是的,胖真的沒什麽,還有六億人和你一樣。

當然,如果瘦代表了自律,我們也可以選擇成為自律的那六億分之一。

參考文獻:

[1] Xiong-Fei Pan, et al.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VOLUME 9, ISSUE 6, P373-392, JUNE 0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