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曾經在親子群裏跟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都認為自己不夠優秀,那我們在知乎創作的回答對別人來說還有意義嗎?
當時群裏討論的觀點都非常的積極,我們之所以喜歡待在知乎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在這裏分享自己不一樣的人生體驗,有好的我們向他學習,有不好的我們規避,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完美的人,都是趨向於完美的自己。
至於自己做的好的那一部份當然可以勇敢的跟孩子說:像爸爸媽媽這樣xxx做!
像我老公17年自己利用一年的下班時間,在保證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刨去一日三餐必要的時間,剩余的全部用來看一建,什麽娛樂、運動都沒有,就是下苦功夫薅實功課,次年查成績一次性透過4門課程,一級建造師屬於比較難考的證,透過率5-10%之間,能一次全部透過的人是少之又少,整個公司同一年參加考試並且一次性全過只有他一人。
要知道,前一年他還是一個建安B證還考了兩年的人(透過率80%左右),所以爸爸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達成目標,這事就很酷呀!我一直跟孩子說要向爸爸學習來著!
但是說到榜樣這件事,就拿我老公考證來說,我們大人的角度:這個證含金量高,擁有它就等同於擁有更多的優勢,已經超越同行百分之xx的人,對就業非常有利!
孩子的角度:就是考試及格了,都沒有100分!很厲害嗎?還沒有我考的多,為什麽我要向爸爸學習?
以上孩子原話呀!
對孩子來說行為榜樣是可以直接模仿的樣子,精神榜樣對孩子價值觀培養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所以你可以不用很優秀,只要行為上符合社會道德標準都可以是孩子的榜樣。
比如每天堅持早晚刷牙是講衛生的好榜樣;堅持閱讀是學習的好榜樣;對需要幫助的人及時給予幫助是促進社會和諧,具有美好道德的好榜樣。
行為榜樣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建立孩子良好的認知之後,「榜樣」也會翻車。
比如我們跟孩子說:打遊戲不好,會占據你的學習時間,還會上癮!
有一段時間爸爸為了應酬打牌,並且認真研究「摜蛋」的打法,一直說有意思有意思,隔三差五就說今晚打牌晚點給你打電話。
孩子就開始抗議了——
為什麽爸爸可以打牌,而我們不能玩遊戲呢?打牌不是遊戲嗎?大人自己都沒辦法做到的事情,為什麽就要要求孩子做到?
爸爸只好妥協,不打牌不打牌!以後對打牌這事絕口不提!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樹立的榜樣很簡單,養好習慣,早睡早起也是榜樣;越長大榜樣需要升級到更高的程度,你說我做全職媽媽有什麽可以拿出來讓孩子當做榜樣的,可能很少拿的出手的「東西」。
不過每次在知乎創作,獲得的獎勵,就像孩子考試拿到的「獎狀」,孩子超級開心的跟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我覺得挺好!
作為平凡的媽媽,陪孩子長大的同時我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