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家教「四論」

2023-11-27親子

王國平/文

兒童發展既有個性也有共性,尤其是在兒童與父母之間、先天基因和後天影響方面,本人經過多年教育管理實踐與研究,發現至少有如下四種規律:

01 相同論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父母是孩子的「模特」,這一說法誰都懂,但不懂的是,有些人過於強調遺傳基因了,豈不知決定孩子性格等多方面像父母的因素,更多是後天影響。

蒙特梭利博士說過,兒童有強大的吸收性心智,這是揭示了環境對兒童成長的作用。那麽,影響兒童的第一環境是什麽呢?我認為是父母,是離他們最近的人。

然而,這個「環境」也有「正面和負面」,若經常把父母的負面情緒展現在孩子面前,則「影印件」,可能會「失真」,因為兒童天生具有向善性。所以,在每個人都有問題和優點的客觀事實之下,我建議把正面送給孩子,把負面藏起來。如此,方有兒童和父母的「相同論」一說。

02 相反論

就目前來看,孩子和父母別扭的情況越來越多,是親情出問題了嗎?非也,是社會某些方面出問題了,「內卷父母」多起來了;是父母對兒童成長的期望值超過正常值了,孩子逆反期提前了,尤其是六歲之前,在性格沒有定型時,孩子會朝著與父母相反的方向成長。

一位強勢的學霸媽媽說:「兒子一點也不像我,性格弱弱的沒點男子漢樣子,學習也總依靠督促,沒個主動樣子,而我在他這個年齡時,樣樣都要爭個第一!」我說:「你可能在兒子面前把自己塑造成高山了,然後兒子便從崇拜到高山仰止。如此,時間長了孩子就失去了自信,自甘平庸,這叫‘強將手下出弱兵’。相反,另一位媽媽總會在兒子面前適當的示弱,然後兒子就有了男子漢的自信。」

這就是家教之中的「相反論」

03 相對論

前面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環境,其實,除此之外,父母還有一個職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評估人」。但是,這種評估是需要「參照物」的,包括自家的兄弟姐妹,更包括「別人家的孩子」。關鍵是還習慣與用「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對比「自己孩子的缺點」,於是,事就大了,比的家長鬧心,比的孩子煩心,最終於成長無益。

其實,給孩子找一個成長的榜樣,這叫見賢思齊,沒錯,可能錯的是比較時的物件和方法,若總是找那些「太強的孩子的太強的專項」來相對而言,問題就來了,就會把自己孩子比得灰心喪氣。

所以,家教相對論的關鍵是方法和尺度。

04 相信論

相信孩子「你能行」,這不僅是一種家教的態度,更是一種兒童成長的能量,尤其是面對超出兒童經驗和能力的事情,適當的拔一點高,更能促進兒童成長。這個觀點被我說成的「兒童成長相信論」。

在世界教育史上,談及兒童教育有兩個說法:一個是三百多年前英國學者洛克,他說兒童是一張白板,來到人世間一窮二白,所有的本領都是後天教育的結果。他積極的肯定了教育對人類繁衍的意義;另一個說法是蒙特梭利博士,她經過研究後說兒童是帶著人類遺傳的能力來到人世間的,尤其是向環境吸收的學習力,比成人還強大。

所以,蒙氏教育對待兒童的態度首先就是相信,然後就是放手。老師在某種意義上講,有如為兒童開啟生活大門的人,也如帶著孩子過日子的人,而不是像許多家長,太把孩子當孩子了,孩子想擠進生活都沒門,總會說:你還小,你不行。如此,孩子怎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