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舉例說明的環節了,不過「類比論證」最容易遇到的麻煩就是邏輯漏洞。
拿大人小孩分別用大小碗吃飯當例子,如果孩子天賦異稟,立馬追問:大人用小碗吃飯,它可以多吃幾碗,小朋友用大碗吃飯,可以少盛點,大家都可以吃飽吃好……,這個天兒就不好往下聊了
給孩子解釋科學類、知識類問題,最佳方式還是直面問題本身,尤其年齡過低的孩子,他的知識儲備和聯系聯想能力,完全沒法跟成年人相比,「舉例說明」對成年來講十分容易理解,而且我們也很容易剔除或是忽視其中的邏輯傷,直接理解其中的「一一對應」的部份,舉例說明,屬於成年人的交流方式,對孩子來講未必合適。
除了舉例說明,更適合孩子的新知接(guan)受(shu)方式是——延伸與擴充套件,從他熟悉和已知的現象事物,引申延展到他不知道的知識。
幾年前女兒好像七八歲時候吧,在看國外電影(字幕版)的時候,突然問「為什麽外國人的名字好多叫什麽什麽‘森’的?比如約翰森、羅伯森什麽的」,這種裝牛B爸爸的機會怎能錯過,於是balabala一通強力解釋,然後她好像就記住了,這些什麽森們,都是他老爸的兒子……
孩子問電池的事,照實說應該可以說清楚
「你的玩具中很多都要用到電池,但是不同的玩具功能、大小、形狀都很不一樣,電池做成不一樣的大小和形狀,就更方便用了」
「你看,這個遙控車裏的電池拿,就沒法放到你的小手表裏面」
……
老一輩人喜歡「哄」孩子,仿佛帶著幾分忽悠和敷衍,現在的父母都當自己的娃是生命的奇跡,潛力無窮的未來之星,不遺余力的填鴨
孩子提問題,有一說一,實話實說,自己知道就告訴他,自己不懂就跟他說「我去查查」,查到後再徹底解除她的疑問,不忽悠,不哄騙,不填鴨,不雞娃,真把她當孩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