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有什麽母嬰用品強烈不推薦購買?

2019-10-31親子

蒙台梭利說,教育始於出生,所以父母以及環境中照顧孩子成長的成年人,都需要被考慮進來。

除了人的因素,我們還要考慮環境。孩子出後生活的環境裏,我們使用到的一些母嬰產品,我們也需要充分的考慮進來。

因為選擇的母嬰用品通常代表我們的育兒方式和育兒理念。

現在的我們比起老一代,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我們也擁有了更多的所謂的「育兒神器」。現在的我們,每個人都很忙,忙著工作,忙著吃飯,忙著給孩子餵完奶之後能夠做一些自己的事兒。有了孩子之後,我們更加希望能有自己的一點點私人的空間。

所以各種廣告,各種「哄娃神器」應運而生了。

在我看來,現在很多母嬰產品都披上了「可以幫助你更高效帶娃」的虛假的外衣,實際上只是商家的一種廣告策略而已。

帶孩子,我們真正需要的並沒有那麽多

總結一下那些我認為不建議父母們購買的母嬰產品。這些產品都被冠上了「神器」的稱謂,但是實際上不僅雞肋,而且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 學步神器——學步車
  • 哄睡神器——搖搖椅
  • 放電神器——彈跳椅
  • 遛娃神器——安全拉繩
  • 學坐神器——幫寶椅或學坐椅
  • 學走神器——護頭枕
  • 學步車

    學步車的設計就是讓孩子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如果你細細觀察,會發現孩子的身體是向前傾斜的,他們經常用腳尖點地,當他們要移動自己的身體時,只要點腳尖輕輕向後一劃,底下的輪子就能夠輕易地讓自己「漂移」起來。

    這樣子的方式會給孩子 造成一種錯誤的「運動基模」(schema)和「身體認知」(body image),造成運動的障礙 。基模最早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研究兒童成長和認知發展過程之際提出的一個概念,後來被延伸為指代人的認知行為的基本模式。

    因為工作的原因和學習的要求,我觀察過很多習慣用學步車的孩子。

    當爸爸媽媽把他們從學步車裏抱出來的時候,他們正常走路的狀態也是身體更多地向前傾斜——就像在學步車裏面一摸一樣。這樣的孩子不容易平衡自己的身體,特別容易摔倒。

    而在學步車移動的時候,當孩子撞到墻上,學步車會自動停止而不會磕碰到孩子的。我們都知道對於一個小寶寶,後天的經驗對大腦的發育非常重要。正常來說如果你撞到墻,感覺疼痛,下次就會調整註意自己身體的「邊界感」。

    很顯然學步車並不能支持這樣的學習。也沒有辦法幫助孩子建立起自己於所在空間的正確認知。這對孩子的神經建構來說,很容易造成混淆,覺得自己那樣子走路也是可以的。

    更糟糕的是,學步車同樣造成了大量的傷害報告和死亡案例

    加拿大醫院傷害報告和預防計劃的一項數據顯示,1999年4月到2002年4月,有1935名5~14個月大的嬰兒因為使用學步車受傷住院。 [1]

    而這項數據,最終促使了加拿大政府在2004年4月釋出禁令:禁止銷售、廣告宣傳以及進口嬰兒學步車,即便是在二手貨市場上也全面禁止銷售。

    美國兒科學會的調查也顯示在1990-1999年到2014年間,美國大約有230676名小於15個月的寶寶因為嬰兒學步車而接受自己急診治療。

    其中90.6%的孩子因為嬰兒學步車而接受急診療, 其中96%的嬰兒頭頸部受傷, 而有74.1%的嬰兒受傷是因為使用學步車從樓梯跌落。 [2]

    當孩子在學步車上面滑行的時候,速度可以比原來他移動的速度高出很多,我們都知道一個寶寶他的頭部所佔的比例是很大,那麽這就容易導致上重下輕,遇到台階的時候就很容易倒翻。

    同時,家長將孩子放在學步車裏時,經常會放下警惕心,而危險,通常就時在我們疏忽大意的時候就發生了。

    搖搖椅

    搖搖椅,在上市的時候打的廣告語就是——不可思議的哄睡神器。這簡直是指擊媽媽們的痛點。因為很多的父母都有孩子哄睡難這個讓人非常頭痛的問題。

    搖搖椅一經推出,僅僅在美國本地就超過了就售出了超過幾百萬件。但是這一種搖椅從2011年到現在的不完全報導,造成了32起的嬰幼兒死亡事故。

    當孩子兩個月左右會翻身的時候,搖椅凹陷的設定,容易讓孩子的臉部凹陷在搖椅裏面造成窒息。

    美國兒科協會主席醫學博士Kyle Yasuda表示:
    這種有一定傾斜度的嬰兒搖床會讓嬰兒的生命處於危險當中。

    這種躺椅有一些帶有震動的功能,聲稱可以更好地安撫孩子入睡。但是如果孩子真的需要躺在椅子上震動才能入睡,那說明什麽呢?我想這是一個不大好的訊號:

    孩子發展出了一個不正確的「睡眠依賴」。

    入睡這件事情,並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學會的,他們會逐漸學習自我安撫的技巧,逐漸學習自我入睡,只要我們給他提供一個相對安全且安靜的環境他們就可以做到。

    如果每次都需要一個震動的搖搖椅孩子才能安撫下來,也會對孩子自我情緒的調整產生不良影響,給予了孩子一個錯誤資訊,需要不停地動,才能幫助自己安靜下來。

    對孩子來說,我始終認為最好的安撫方式是成人擁抱。當孩子趴在媽媽的身上,ta可以感受到媽媽的心跳和溫暖的擁抱。

    當我們抱著孩子慢慢地走動的時候,不僅刺激孩子的前庭系統,孩子會感覺到安靜,安全和舒適,很快就會平靜下來。

    但是國內銷售的很多嬰兒搖椅震動的頻率是非常快的,大概是在60-70次/分鐘。這種頻率的搖動,最好像大人或者小孩在跑步一樣,長期這樣子的快速地搖動可能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傷害。

    彈跳椅

    彈跳椅同樣會給孩子關於自己身體如何移動的錯誤資訊,阻礙了正確的動作模式的發展。彈跳椅會讓孩子一直處於直立的狀態,使站立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出來的孩子提前感覺到自己似乎可以「站立」的錯覺。

    提前的訓練站立,會減少孩子趴和爬行的時間,可能會導致孩子直接跳過爬直接學走。

    彈跳椅還像一個容器,限制了孩子的自由運動。當ta覺得累了,ta不能調整自己的姿勢坐下來休息,自能依賴成人,向成人求助把他們抱出來,不利於孩子的生理自信。

    而相信「我能做到」是多麽美好的一種感受啊,彈跳椅人為的把孩子自由運動帶來的喜悅無形中剝奪掉了。

    有一些彈跳椅上下跳彈的速度很快,振幅比較大,這樣的彈跳椅刺激比較大,經常讓孩子感覺特別興奮。

    過早的這種強烈的感官刺激,可能讓孩子變得難以安撫,同時以後對比較安靜的活動和事物失去興趣。

    比較安靜的活動像閱讀書籍繪本、使用小手的精細肌肉搭建靜態積木等等,而這些都是需要孩子更高更持久的專註力。

    彈跳椅並不能支持孩子這塊的發展,甚至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安全拉繩

    使用安全拉繩的孩子,相信你經常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孩子不斷地向前沖,家長在後面用一條繩子在後面用力拉。

    這樣的安全繩,或許一些家長認為可以防走失,把孩子拽在手裏,感覺很安全。

    但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這種安全拉繩,一面面 限制了孩子移動的自由,不利於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 。孩子有喜愛探索自然和外界事物的天性,同時他們還需要透過他們的體驗,感受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什麽是安全的,什麽是相對危險的。

    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幫助ta更好的探索世界,是成人的職責。而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得由孩子自身透過經驗去探索得出。

    另外一方面,安全繩也不利於自尊心的發展。這怎麽看,都像「遛狗」即視感.....

    學坐椅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學坐椅就是讓還不怎麽坐的穩的孩子,放在裏面固定自己的身體,坐直起來不會倒向一邊。

    同樣的,這個產品的危害就是讓腰部力量還沒發育好的孩子,增加了背部和腰部的壓力,減少了趴和爬行的時間。

    當孩子頻繁的坐在這種學坐椅裏,慢慢他們很容易就會跳過爬的階段,直接到扶物站立和學走路。

    我們都知道爬行對孩子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科學已經證明,爬行的時候孩子身體兩側同時協調運作,對感覺統合和大腦左右腦的統合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我們應該遵循孩子自然的發展節奏,不做提前的訓練。揠苗助長,並不會給孩子帶來超前的能力,甚至帶來不良的身心裏負荷,影響孩子的自然發展。

    護頭枕

    需要使用「護頭枕」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長提前讓孩子靠著坐,所衍生出來的一種嬰兒用品。

    如果不是提前被靠著坐,更多自然發展學會坐的孩子,會在坐姿的時候,將手放在不同的地面的方向,以改變和控制自己爬行的方向;

    並且在爬行一段時間,自己覺得累了之後,屁股自然的向後坐,轉換成為休息的坐姿狀態;

    在坐和爬之間,動作的轉換非常自然,對力度和平衡的控制會更好,自然更少的出現倒地磕碰到腦袋的問題。

    而那些過早被人為的換成坐姿的小朋友,就沒有那麽順利了。

    他必須要被成人扶著,才能避免砰的一聲,後腦勺向後倒撞到地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不得已才使用護頭枕。

    孩子的學習是透過自己的經驗習得的。為什麽有些孩子就在床上自己故意向後倒,然後哈哈大笑?因為他們有過經驗,知道床很軟,往後倒也沒問題。

    他們會這樣向後倒在硬硬的地板上嗎?一般的孩子都不會,因為孩子知道,地板很硬,倒下去,會痛的。

    這個例子就很好的說明,孩子其實會透過自己實際的經驗——感知不同的材質(硬的和軟的)——帶來與之匹配的感官感受(硬的會痛,而軟的不會)

    慢慢的,孩子對感受的判斷可以 從觸覺升級到視覺 ,即看到地板就知道碰到會痛,而不需要真的去撞一下。

    就像我們自己被燙過一次,身體告訴你燙=痛。那麽下次你看到冒煙的東西,再也不會把手伸過去,而是身體會警告你:小心!燙!

    因此孩子學坐和學步的過程中,同樣也不需要什麽護頭枕。事實上孩子也沒辦法一直帶著護頭枕,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讓他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自由探索,他們自己會學習調整自己的平衡,作出更精確的動作和判斷。

    護頭枕可能從眼前的利益來看,或許避免了孩子頭部的磕碰,但是長期來看,不利於孩子自我安全和自我保護的身體覺知的發展。

    如果我們遵循孩子自然的動作發展規律,也就不需要護頭枕這樣的物品了。

    就像著名的教育學家盧梭說的:家庭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順應孩子的天性以及內在發展的自然規律。

    不恰當的母嬰用品的使用,可能會帶來不是不適宜的教育方式,阻礙孩子身心健康的自然發展。

    @知乎親子

    廣告區,最後推薦幾本很棒的書:

    我是 @玫瑤老師

    【陪孩子走過生命中重要的前三年】作者,專註分享蒙台梭利和心理學相結合的接地氣育兒幹貨。

    關註公眾號【玫瑤老師】,每月一次公益領書。

    參考

    1. ^ 加拿大醫院傷害報告和預防計劃,2002
    2. ^ 美國兒科協會,AAP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Infant-Walkers-Remain-a-Source-of-Serious-Injury-in-the-US.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