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這樣的獎勵,給得越多,孩子越沒自信

2024-09-04親子

這麽多年,我一直記得小學時爸爸希望透過獎勵,讓我加油學習。

「如果你這次考了100分,我就給你買架電子琴」。

然而我沒考到100分,當然也沒有得到電子琴。

我依稀記得,那段時間很失落,認為自己考得不好,就不配擁有電子琴。

但往後的日子裏,我依舊沒有考到過100分。

對,爸爸只想透過獎勵的方式刺激我的學習成績再好一點。

但終究還是沒有把我逼成「別人家的孩子」,我還是那個平凡的大多數。

但可怕的是,12年的學習生涯,我潛移默化地形成一個怪樣的心態——

總認為如果考得不好,我連吃雞腿都覺得罪過,不配擁有更好物質的資格。

這種對失敗成績愧疚的心理,一直牽絆到工作後。

即便是自己工作得到了認可,也會歸因是運氣好罷了,非常自卑,做什麽事情之前都會先否定自己,凡事定躲人後。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蛋卷」,所以特別在意他的心理狀態。

怕他自卑,怕他驕傲,期待他可以幸福快樂,豁達明朗。

但觀察周圍,我依然會註意到,身邊有很多像我父親以前對待我的的教育方式。

有一天,我帶他去樓下遛彎,他獨自在沙坑邊挖沙子,我蹲在旁邊默默陪伴。

旁邊有個老人也在帶孩子玩,可能因為時間原因,他們必須要回家了。

老人怎麽喊,孩子就是不走,最後孩子還是戀戀不舍地被老人強制拽走,老人嘴裏不停地嘟囔:

「趕快回家,都喊了你八遍了,就是聽不到,不聽話下次不帶你來玩了……」

還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臨走他們要送我們下樓,孩子趕緊穿好鞋,這時朋友對孩子說:

「你以後都像這次一樣,穿鞋不磨磨唧唧就好了。」

這些非常普通的場景,放在過去也就當熱鬧看,但做了家長後,我開始變得格外警惕:

大人這樣說,孩子會聽嗎? 就會做出改變嗎?

我想,我如果像老人和朋友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他會因這樣的話做出改變嗎? 如果不能,我該怎麽做才更好?

如果孩子的行為達不到我的理想,或者在他能力範圍內費盡周折完成了,一上來就用語言攻擊,這不就是對他好的行為的 負強化 嗎?

似乎大多數家長,不懂得如何去跟孩子好好說話。

孩子有時好不容易做好一次,你還透過語言,神情表達不滿意,又責備,又翻舊賬的。

別說親子關系,就是夫妻關系,也會引起家庭矛盾吧。

換句話說,就是做不好要挨說,做好了也挨說,無論怎麽做都不滿意,那憑什麽下次還要做好。

孩子的成長經驗,是透過一天天地跟他人模仿和自己不停探索,試錯得來的。

這個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父母的引導,更需要父母的肯定。

而父母恰當的鼓勵,會有很好的正面作用。

如果「蛋卷」能很快地穿好鞋子,我會給他一個擁抱說:

「你今天的鞋穿地特別快,節省了時間,媽媽晚上可以多給你講一個故事。」

想必,沒有一個孩子會抗拒聽故事吧。

自己能快速把鞋穿好,居然能獲得一份小小的特權,這種關聯性的美好情緒體驗,也應該讓他的認知有了新的認識,

也能促進他積極行為的再次發生,我也不想總對他大吼大叫。

開心,愉快是每個人一種非常積極的情緒感受。

對孩子而言,也能很好地促進他們自我價值感的產生,能讓他主動地將這種積極行為內化到自己的行為價值規範中去。

關鍵,這種獎勵不花錢。

有時,「蛋卷」也會坐在電視前就挪不動步。

雖然看電視的時間也規定了,保證也做了,可一到關電視也會又哭又鬧又耍賴,每次都是連哄帶騙。

奶奶會說,你乖乖聽話,明天給你買小汽車。

而爸爸直接關掉電視,強制拉走,然後就是哇哇的哭聲……

我總是提醒他們, 你們都太關註孩子不聽話,執拗的行為,永遠自動遮蔽孩子的那一丟丟好。

為什麽奶奶誘騙的玩具小汽車方法沒用呢?

第一,奶奶做不了父母的主;

第二,玩具小汽車帶來的愉悅誘惑非常短暫,並且時效性不高,不足以支撐他能長時間堅持良好的行為;

第三,無法將行為內化到孩子的習慣中去。

此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用那一丟丟的積極性作為突破口,給孩子一個與積極行為相匹配的獎勵,讓他產生積極的情緒感受。

那麽下次,他會更加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見,並且去執行。

只要「蛋卷」非常不情願,但終究還是自己關掉了電視,我會跟他說:

「你今天主動關掉了電視,那一會洗完澡我們來玩一場枕頭大戰吧」。

他突然眼前一亮,估計在想,咦,這次怎麽結果不一樣。

我們酣暢淋漓的一場枕頭大戰後,「蛋卷」對關電視開始不那麽多反感了,終於不再被數落,自己按時主動關掉電視也可以獲得一件愉快的事情來彌補。

而且,父母要遵守承諾,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孩子很看重我們給出的承諾,如果時間和經濟無法達到你的諾言,那就請閉嘴。

不要讓他空歡喜一場,這樣你在他面前的威信也會坍塌不少,同時也在嚴重的破壞你們的親子關系。

父母恰當的獎勵特別重要,但同時我特別反對靠物質激勵滿足的富養方式。

有些條件非常好的家庭,願意給孩子一切最好的東西,也經常會用物質獎勵與孩子達成一致。

如果你聽話,我就給你買遊戲機;


如果考試有進步,就去迪士尼;


這次如果能拿名次,1000塊錢。

有錢的任性確實讓孩子多了很多選擇。

但如果你能保證孩子未來的生活,都可以滿足其物質要求,孩子們因為物質獎勵確實得到進步,這也許是一種教育方式。

但我還是認為, 富養孩子,灌輸的是孩子精神財富,只有自己內心足夠強大,外在的浮華才不容易被誘惑。

在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裏, 武丹丹 擁有漂亮的衣服,鞋子,包包,還有同屋女孩的羨慕,但她快樂嗎?

物質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將物質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價值觀,只有日益滿足的物質獎勵才是對自我的肯定。

那樣的話,人生的幸福感價值會很低。

因為得到物質的快樂永遠都是短暫的,並且欲望在不斷上升。

學習本身不快樂,學習能獲得一雙限量球鞋才快樂,這是最可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果只能靠物質來維系,那你可以試想,你會有可以真心傾訴的朋友嗎? 夫妻之間還有真正的愛嗎? 你又會幸福嗎?

想要激勵孩子的進步,可以讓他擁有一個小小的特權,給他一個肯定的眼神,恰當的鼓勵。

他會更加愛你,那一定比一雙公主鞋更值得做禮物。

我希望「蛋卷」對學習是自發主動性的,不帶任何附加條件,希望他上學後,我們一起努力做到共同進步。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可逆, 他們最需要的禮物一定是父母更多的陪伴, 並且這些陪伴的時間會隨著他們成長漸漸短暫。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脾性,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也是我們成長的過程。

試著去了解他,走進他的內心,用適合他的方法來管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