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無小事」是很多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大多數人只關註了教育的「大」,而忽視了教育裏的「小」。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小的細節和變化很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但當小現象轉化為大問題後,就會出現無法把控的尷尬局面。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發生的小現象,並由此放大它的教育功能,在防微杜漸的同時,培養孩子向上、向美、向善的品格。
立德立品不能漠視不管。「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品德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根本。孩子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把道德的培養放在首位,而道德的培養不是來源於一朝一夕,而是得益於持久的教育引導和不斷矯正。我們要不斷地從孩子的言行舉止中去洞察他的品格缺陷,並及時地予以糾正和教育,讓孩子在兒童時期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不要期待「樹大自然直」這種愚昧的育人方式,還是要在「抓小、抓早」上下功夫。
一個愛占小便宜,貪圖私利的孩子難以胸懷大誌,成就一番事業;一個愛戳七撓八,惹是生非的孩子難以穩重大氣,擁有一群狐朋狗友可能是他最終的結局;一個滿口臟話,口吐芬芳的孩子難以成為一個謙謙君子,「憤青」也許是他將來的代名詞;一個隨意拿走別人東西,喜歡「順手牽羊」的孩子將難以抵制各種物質誘惑,未來的路走向何方將是個最大的擔憂。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有違道德的問題時,要及時介入教育,不讓小問題演變成大毛病,當這些問題和毛病固化為一種品行後,我們將難以糾正。我們要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作為培育孩子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從小處著手,向大處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學會做人不能逾越雷池。「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所強調的做人準則,其中,「仁」是最主要的前提,「仁」的核心內涵就是「愛人」,他強調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和友善,所以,在教育孩子做人的問題上有一條不可觸及的底線,那就是必須要尊重自己的父母。一個對自己父母都能指手畫腳,出言不遜的孩子,長大之後想著做到「知廉恥、懂孝悌」是很難的。
在教育孩子做人的過程中,要做到「管」「愛」有度。如果錯把溺愛當真愛,過分縱容孩子的「大脾氣」,沒能在孩子幼兒時期建立起尊重父母的意識,這無疑是在給自己「埋雷」。在家長無底線、無原則的長期隱忍下,孩子的錯誤行為會進一步蔓延,當他習以為常的行為讓你無法承受時,這顆「雷」就會爆炸——因為你現在想去糾正他了。想去顛覆一個根深蒂固的意識是艱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面對強烈的矛盾沖突,習慣於妥協的家長幾乎是無計可施,只能是煩惱叢生。為此,家長在第一次面對孩子的不尊重時,就要選擇正面的教育引導,明確告知孩子與父母溝通的語氣和行為要出於本能的尊重,而不是大聲的咆哮和無端的指責。我們只有在幼兒時期給孩子種下尊重的種子,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看到靜待花開。
養成習慣不能縱容遷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可能要費很大的精力和周折,但形成一個壞習慣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能慢慢養成,因為好習慣要受很多規矩的約束,多少會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和任性,而壞習慣更多的是一種隨性和放縱,能給人一種短暫的幸福感和自在感,所以,要想養成好習慣不容易,家長和老師在這方面負有艱巨的使命和責任,不可有絲毫的懈怠,要在常抓常改中保持耐心和定力。另外,家長和老師要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切實起到榜樣和引領的作用,不要說一套做一套,否則就會出現孩子好的不學,孬的不落的問題。
當前,電子產品鋪天蓋地,各類遊戲、抖音、小紅書等視訊作品吸引了眾多孩子的眼球,很多孩子深入其中無法自拔,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最初的放縱主要來源於家長,「把手機當作哄孩子的玩具是個最大的錯誤,把默許再玩五分鐘當成一種常態是最大的放縱」。當孩子沈迷於手機時,我們已悔不當初,這就是縱容遷就帶給我們的痛苦。我們在發現孩子出現不良習慣時,應當當斷即斷,果斷采取措施,明確規矩和要求,把不良習慣制止在萌芽狀態,不讓問題進一步延續或放大,那孩子未來的發展就不會出大問題。
「泰山不嫌細土,故成其大;大海不擇小流,故成其深」。小與大是對一個變量的兩種表達,我們要學會小中見大,大中看小,萬不可將小現象拖成大問題,更不可將大問題看成小現象,而是要用教育的視角和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助其成人成才。
(作者:蔡風虎,安丘市青雲山小學黨總支書記。中小學高級教師,濰坊市鑄魂育人先進個人,安丘市勞動模範,安丘市立德樹人標兵,多次榮獲教研成果獎和創新成果獎,出版專著【在自主教育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