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久沒有更新了。很感謝媽媽們私信給我,一起討論孩子治療方案,有鼓勵,有分享,有感謝。我也很感恩你們,讓我有動力,一直追尋抽動癥的癥結和原因。讓我不斷去反思,去改變。我是一個抽動癥孩子的媽媽,我之前發帖希望引起更多家庭的註意,關註孩子的心理。雖然我的孩子抽動癥的外部表現已經不明顯了,但是他高敏感性格,讓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關註和關心。
之所以再次寫文,就是提醒媽媽們,你們不是超人,孩子生病了,作為母親我們比誰都著急,希望孩子馬上就好了,但是往往事與願違。讓我再次提筆寫文章的動力,就是孩子最近去幼稚園不去教室,在家裏大哭。經過溝通和解決,孩子又高高興興去幼稚園了,但是孩子的高敏感的神經和他細膩的感情,讓我放棄了送他小學去私立的想法。我希望孩子只要高興就好,真的高興就好。
往往一個抽動癥孩子的背後,常常有一個焦慮的媽媽,一個失職的爸爸,一對溺愛不知如何溝通的老人,這是這麽久以來,和大家私信溝通得到的調研結果。基本上跟我交流的全部都是媽媽,她們想盡辦法,走遍醫院想來醫治好自己的孩子,可是我總是說,家庭的原因是很重要的原因,讓你的另一半也參與進來吧。得到的答案經常就是他爸爸很忙,他爸爸不關心孩子,他爸爸每次回來都不怎麽跟孩子交流。如果真的,爸爸不能參與,那麽請媽媽們無比強大,內心務必強大,因為身前是孩子,背後空無一人。
我跟我小學老師的親人溝透過,詢問他他所在的小學有沒有孩子出現抽動癥類似的表現,親人很驚訝,居然也是病,他說這兩年明顯孩子有這些問題的,數量增加了。他所在的是一所農村小學,很多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經常上課會出現眨眼睛,亂動,聳肩膀,撅嘴吧,不專心聽講。有時候嚴重的還會打人,發脾氣的時候異常激烈。我和親人溝通,這是抽動癥的表現。如果發現孩子情況嚴重要聯系他的父母及時幹預。在平時教育的過程中也要註意方式方法。我寫出來也希望更多的父母可以看到。
很多人說,我們那個年代怎麽沒有這些問題,都好好的長大了,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精英怎麽我的孩子是這樣。我也在問自己,小時候被打罵,被孤立,經常父母不在家我一個人,也是好好的。我想大概是我父親的陪伴,讓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我有一個老頑童爸爸,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帶著我玩。雖然後續不怎麽樣,但是他在我18歲以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時代在進步,孩子越來越聰明,我們在感嘆孩子很聰明的同時不得不更多的關註他的情緒,他的心情。尤其是爸爸們,有你們的陪伴,孩子會好很多。你們是安全感的來源,是做人做事底氣的來源。一個爸爸的缺失是媽媽不能彌補的。
如果,爸爸真的不能陪在身邊。請媽媽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你是不是對孩子大喊大叫之後就立刻後悔了。看到孩子被自己疲憊的模樣嚇得後退的樣子,是不是恨不得抱著孩子嚎啕大哭,媽媽們,你們辛苦了。真的辛苦了。
每次發脾氣以前,請媽媽們一定要屢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麽發脾氣?是針對孩子這件事做錯了,你很生氣?還是因為,我已經很累了,我上班工作帶孩子,我一肚子委屈,孩子還不聽話,沒有理解我關心我,而發脾氣?
如果是針對事件本身想對孩子發脾氣,你就問問自己,這件事值得發這麽大的火嘛?有一次我的孩子趁我睡午覺,把整個陽台弄得全是水,自己也濕漉漉的。我昨晚沒有休息,我想躺10分鐘而已,他就弄了這麽大的事情,擱以前,二話不說,我一定會罵他一頓。我也很想哭啊,我就是想歇一會而已。我想了想到底是因為孩子把陽台弄得都是水而生氣還是因為我累了,得到的答案是我累了。我告訴孩子,再玩5分鐘,媽媽再躺一下。我用5分鐘把自己的情緒穩定好,問他要不要一起把陽台擦幹凈,孩子回答我:「可是媽媽,我還沒有把陽台洗幹凈,弟弟剛剛在這裏尿尿了。我就拿水沖了。」我多麽慶幸,當時沒有咆哮,沒有打孩子,也沒有罵孩子。我和孩子一起快樂的收拾了陽台,告訴孩子,下一次弟弟再尿尿,要告訴媽媽。不要自己來。孩子只是想幫忙而已,只是用錯了方式。值得我們發那麽大的脾氣嗎?
我們太累了,太辛苦了。抱抱自己,加油,我們一起來吧。分清楚發脾氣的本身,剩下的事情就好解決了。如果累了,我們一定要找一個周末,把孩子交給爸爸,我不信爸爸一天時間都沒有,媽媽把自己解脫出來,按摩,約小姐妹,看看書,吃吃美食,做做頭發,人生不要太美好,哪怕你只是狠狠的睡一天,不得不說,你需要休息。等你休息好了,充飽了電,再做你的完美媽媽。
如果你自己都不快樂,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第一時間感受到你的緊張和緊繃,你不快樂,他也戰戰兢兢,神經緊張。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於孩子的病情。不要做完美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社會給了我們很多的要求很多的標簽,必須怎麽樣。真的,盡力就好了。該休息要休息,才能更好的陪孩子。如果你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就把孩子當成閨蜜,帶他一起玩好了,一起蕩秋千,一起去遠足,爬山。一次一次的戶外活動,會讓孩子全然的放松下來,孩子要的就是這一份難得的放松。
不要被輿論綁架,我們不必樣樣都行。工作累了,帶孩子累了,心累了。我強調過,抽動癥的孩子需要營養,不僅僅是物質營養,還有精神滋養。他們敏感,感知世界,聰明,細膩,那我們就做引路人,拉著他們的手,去看看世界,其他的不做要求,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自有他的使命和機遇。不要焦慮,自己情緒都不穩定,如何治愈孩子。
先治愈自己,再治愈孩子。先穩定自己情緒,再穩定孩子的情緒。發脾氣以前問問自己:1、我為什麽生氣?2、必須罵人嗎?3、能不能好好說來解決問題?4、我要怎麽說來解決問題?5、我們如何更有效的溝通?此方法同樣適用於夫妻之間的溝通。有人說自己刀子嘴豆腐心,不得不說夫妻之間溝通,很多人就是這樣,可是這不是優點啊。明明自己是好心,為什麽不能好好說呢,一定要用那麽激烈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嗎?
媽媽們,我們一起共勉,剛剛開始可能會很難,但是後面你習慣了這樣的交流方式,家裏的溝通環境就創造好了。沒有不愛孩子的媽媽,我們讓語言表達愛,用行動傳遞愛,用時間傳承愛。希望你看到,改變,希望孩子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