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
兩個奶瓶標價800多元、一把顯示溫度的輔食勺售價100多元、嬰兒推車甚至狂飆至上萬元……近日,「母嬰產品消費陷阱」的話題沖上熱搜,不少消費者反映,許多商品只要貼上「母嬰」標簽,售價就會翻倍。
新手父母為何總是被商家輕松拿捏?家長們應該樹立怎樣的育兒觀和消費觀?【經濟參考報】「新華健康」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新手父母被「收割」
步前鞋、學前鞋、學步鞋、機能鞋、關鍵鞋、穩穩鞋……開啟購物網站,看著花樣繁多的各種「新產品」,山西大同的「寶媽」張萌感到無從下手。「每次都要在社交平台上先查一圈,買雙鞋得調研好幾天,各家博主說法不一,看得頭暈眼花。」
同時,母嬰產品昂貴的價格也讓張萌時常陷入焦慮,「寶寶的腳長得很快,但市面上叫得響的品牌學步鞋平均價格都在200元左右,有些品牌甚至賣到500元左右,我一直在思考花幾百元買一雙只能穿幾個月的寶寶鞋到底值不值得。」
當下,母嬰產品打著專業化、精細化的旗號,讓新手父母一不小心就會被各種新概念「收割」。
天津「90後寶媽」李瑞的寶寶剛滿1歲半,家裏堆滿了孩子的各種生活用品,李瑞坦言,很多東西高價買入用了幾次便閑置了。
李瑞向記者展示,光是孩子的輔食勺就有七八把,其中一把配有溫度顯示器的勺子售價超過100元,被價格嚇到的李瑞還是狠了狠心,給孩子買了「頂配飯勺」。
「買回來用了兩次就閑置了,電子屏會吸引寶寶的註意力,寶寶總不停爭搶勺子;還有可以感知溫度變色的勺子,沒等勺子變色,飯已經涼了。」李瑞無奈地說,「其實每天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兩把價格十多元的普通矽膠勺,母嬰產品‘內卷’嚴重,有些所謂的改良無論實用與否,最終都是消費者買單。」
此外,一些普通商品貼上了「母嬰」的「金標簽」,價格也會翻倍。2022年,上海市消保委曾就嬰兒飲用水和普通飲用水進行對比,指出二者並沒有本質差別,國家對於嬰兒用水沒有制定統一標準。但直至今日,開啟購物網站,仍能看到各種品牌推出的嬰兒用水,某品牌的嬰兒飲用水與普通飲用水身價甚至相差近5倍。
商家搭建行銷「資訊繭房」
由洞見研報和民生證券研究院今年8月釋出的【母嬰家電行業深度報告:發軔之始,擁抱育兒新趨勢】中的數據顯示,「95後」家長每月的母嬰產品支出,達到了家庭月收入的30%。現如今,資訊流動快,母嬰產品和品牌更加豐富多樣,新手父母究竟為何被商家輕松拿捏?
——缺乏經驗,錯把「貴的」當「對的」。面對家裏堆積如山的嬰兒用品,第一次當媽媽的李瑞表示,「這都是我們不斷試錯的結果。作為家長,我們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有些產品真的不合適,只能不停更換試用。」
「由於母嬰產品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消費者對於此類產品一般要求較高。很多家長初為人父母,沒有經驗,屬於絕對的非專家采購。在家長無法直觀辨別商品好壞的情況下,價格這一外顯尺度常常被用於衡量商品的優劣。」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楊強表示,「有些家長‘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哪些是‘對的’。」
——救助社交媒體,陷入商家行銷的「資訊繭房」。記者了解到,在「高標準」「零經驗」的情況下,很多家長把社交媒體作為育兒的「百科全書」,不少父母在購買嬰幼兒用品時會第一時間檢視社群網路上知名母嬰博主們的使用情況,再參考各類品牌的對比視訊,看似做足了攻略,但其實還是掉入了商家為他們搭建的「資訊繭房」。
一位母嬰行業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社群網路上的母嬰博主是當前許多母嬰品牌廣告投放的重點區域,許多母嬰博主聲稱「自用」「好用」的產品,其實只是廣告而已,有些所謂的不同品牌的對比視訊,也只是商家的行銷手段。
——網路環境傳遞不健康育兒觀念。網路上盛行的「精致育兒」「富養」等部份內容也傳遞了不健康的育兒觀念。「在社群網路的渲染下,好像給孩子買東西就一定要買貴的,過分強調物質的富足,商品的價格與父母的愛劃了等號。」北京「寶媽」潘麗說。
潘麗向記者展示了某社交媒體上的一條嬰兒車攻略,上面將不同品牌的嬰兒車類比為不同品牌的汽車。「雖然我平時開一輛經濟型的轎車,但我花一萬多塊錢就能讓孩子開上‘頂級跑車’,作為家長在消費時很容易被這樣的內容影響。」
「我們都稱孩子為‘吞金獸’,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家長曬出一年動輒十幾萬元的養娃賬單,沒有經驗的寶媽看到這樣的內容會理所應當地認為養娃就一定要高消費,仿佛不花那麽多錢就會愧對孩子,但其實養育孩子久了就會發現,養娃的支出並沒有網路上渲染得那麽誇張。」家在天津的二胎「寶媽」齊薇文說。
母嬰消費市場亟待健康發展
針對母嬰市場溢價嚴重、不良行銷、消費主義盛行等亂象,專家表示,營造健康的母嬰消費市場,還需家長、商家和監管部門多方努力。
「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育兒觀。」楊強建議,家長應該提前了解商品核心資訊,在符合國家品質要求的前提下,大多數成熟的母嬰產品的品質差異可能並不明顯,不要盲目崇拜名牌、國際品牌和高價位,理性進行選擇。
有些母嬰產品材料成本高、生產規範嚴格,產品價格貴一點也無可厚非。天津市社會學學會會長張寶義表示,一些家長對於產品品質、安全性、衛生狀況的把控比較嚴苛,但很多時候父母對於母嬰產品的要求並不是出於科學的判斷,家長應該轉變心態,從安全、實用的角度選購商品。
面對逐漸走向「高奢消費」的母嬰產品市場,專家建議,母嬰行業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嚴禁虛假宣傳和誇大宣傳,商家應從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出發,提高產品品質,形成良性競爭。
母嬰消費市場、母嬰食品用品安全等一直是監管部門監管的重點,近期,黑龍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原料及生產過程風險開展了「一企一策」品質提升幫扶活動,四川多地對母嬰用品店加強監督檢查,推動母嬰用品市場規範化、安全化發展。
「監管部門應持續嚴厲打擊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母嬰產品,保證母嬰產品的安全性,提高家長對於母嬰市場的信任感。」張寶義說。
記者 劉奕湛 栗雅婷 天津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