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絕大多數人,不願意面對不確定性的事物?

2024-01-09親子

1.一切的焦慮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我們所處的時代,可能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

前兩年是對疫情的焦慮,這兩年經濟焦慮、就業焦慮、子女教育焦慮。。。。。。

社會是焦慮的,這種焦慮從未消失過。焦慮是因為不確定,對於未來的不確定。不確定的原因是,不能保證把想做的事做成。

總之,應該是兩件事:錢的來源穩定,衣食無憂;問題解決及時,事事順利。

而當下最為麻煩甚至危險的是,焦慮似乎成為一種文化,無論是卷或躺的論斷,還是各行業和領域的訊號,資訊相互影響之下,你甚至得為不知道該因為焦慮什麽而感到焦慮,如同你想睡覺,但是一直擔心睡不著,而這種擔心讓你更加睡不著。

例如,自己從事行業前景不好,就焦慮於孩子一定要學習好,上個好大學,不然將來不好就業。

而孩子學習在班裏不錯,又擔心在學校排名沒有那麽強,或是現在是小學,將來上了中學是不是學習就跟不上了。

所以,想擇一個好一點的中學,擔心擇不上好學校;而上了好的初中成績如果不能保持,那也上不了好的高中。

。。。。。。。。。。。。

沒有人願意面對不確定的事物,這是人生常態。焦慮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也很正常。

怎麽解決,沒辦法,沒必要,沒關系。

2.直面當下活好每天是消除焦慮塑造確定未來的關鍵一步。

每一個真正活著的人,都註重是一個孤獨的遠行者。等待或依賴於時機扭轉對自己有利,或是依賴於別人突然對自己示好,或是依賴事情突然自己辦好了,或是依賴於問題突然自己解決了,都是患上精神絕癥的妄想。

每一件事都是由很多部份構成的,所以,一件事可以分解成很多事,很多小事,我們在能力範圍之內,把一些能做且肯定能做的事做好,就會形成一個正向積累,如同一個不確定的天平在確定中振幅和頻率都在減弱。

而更為重要的是,當不確定的系統中,一些部份確定下來之後,整體系統的條件會發生變化。而每一個系統的變化,都是由其確定部份決定的。

所以,我們的出路就在每一天裏,在每一件事上,不必著急,一件件辦好,一天一天活過去,一步一步走過去好了。

沒辦法,你想一下子看到結果,就到人生終點了。

沒必要,著急也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起反作用。

沒關系,還有時間,也還有機會,去找辦法解決問題。

3.關註變化研究生活是讓我們的生活無限接近確定的最好方法。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毛主席如何研究黨史】,教員是生活在黨史中的人,無論處於哪一個時刻,他都在當下的洪流之中,事務繁雜自不必說,但對於剛剛過去的黨的歷史,能做深入的科學的探索性的研究,實在是難能可貴,也是國家、民族未來的幸運之在。

而這種可貴,往往不在於精神之可貴,更在於方法途徑之可貴,及其最終結果之可貴。

我們活在當下,對於社會、別人、自己,都有感知,對於自我的歷史,可曾有過研究呢。

會有感覺這是肯定的,做過某一點、某一事上的反思會有的,但當時大部份是被動的、不得不已的,主動地、深入地、系統地絕大部份是沒有的。

這個沒有包括家庭、事業、學習、工作等種種面面,很多都是空白的存在。

不知過去,無以之將來。由此可見,我們在無序而混沌中生活,迎來不確定的未來還是很有客觀基礎和主觀努力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成功學是不存在的,只有失敗學。

而成功就是在試錯的路上,透過避免犯錯誤來避免失敗。

一直不失敗,或是你沒失敗,對手失敗了,挺不下去了,所以你成功了。所以,不犯錯誤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而在事實上,終其一生,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而且大機率會犯同樣的錯誤,在同一條路上跌倒。

我們如果不能自知,及時改正,就會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這種情況很普遍。

同時,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學習別人的失敗教訓,來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學習歷史對於我們的真正意義。

真正的學習不是看看就完了,而是要正兒八經地研究,以思考為行動的實踐,是以行求知的過程,是勤於思考、勤於實踐的追求。

只有在這種情況之下,歷史才有意義。不然,即便是我們曾經的歷史對我們也很難起到真正的借鑒意義,而我們放過自己的錯誤,去從別人的錯誤裏去找機遇,極大可能因為我們對錯誤的認知有問題,而不斷錯過,繼續犯錯。

世界在變化中,很難確定。

我們在思考中,不斷把握變化的規律。

我們透過思考之後的實踐,讓我們個人的世界,不斷接近確定。

這個遊戲,很好玩,我很期待。

友友們,一起來吧,走上探險之路,去找哪些確定的路徑吧,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向未來,逐漸確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