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古詩與騎自由車,這兩個場景,你所接受到的資訊和大腦處理方式完全不同。
舉個例子,電競遊戲星際爭霸,
某個種族的某個戰術體系,是有非常精確的建造流程的:第幾個農民造房子,第幾個農民造兵營,第幾個農民下gas,第幾個農民開始停農民,停多久,第幾個農民開分礦,第幾個農民造重工,人口多少的時候下房子,幾分幾秒的時候該幹什麽……
如果你就給我一張紙讓我寫,那麽由於我很久沒打星際實戰了,大機率會寫得斷斷續續,很多點記不太清楚了。
但是,你讓我上手實際去操作星際,甚至再給我練習幾盤,就能基本上回憶起來,大致和以前一樣的精確(僅就建造順序而言,不談對戰)。
看出來了嗎?差別在哪裏。
一個是就給我一張紙一跟筆讓我寫,
另一個是有各種資訊,影像的,聲音的,跳動的數位,熟悉的畫面,scv的聲音,映入眼簾的構造,很快就能讓我回憶起來各種操作。
回到問題,你讓孩子背古詩的時候,啥資訊沒有,就是讓他憑空輸出資訊。
而你讓孩子騎車的時候,他能看到車,能體會到車,坐上車以後能回憶起來以前的場景,用腳蹬之後如果不平衡會有肌肉反應,也許一開始也會磕磕絆絆,但稍作練習之後就能恢復大概。
所以,不是什麽古詩背了會忘,騎車會了就不會忘,而是人腦需要資訊輸入來刺激資訊的輸出,當然,另一方面儲藏在大腦裏面的資訊、知識是否是結構化的也很重要。
學生學古詩,很多時候就是純輸入,缺乏場景的輸入,然後自此就沒有了輸出,時間久了不忘記才怪。如果你在聽了一個非常好聽的曲子之後,學習了「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句詩,並且以後在碰到好聽的歌之後都會想起用這句詩來描繪,你會忘記這首詩嗎?
脫離場景進行輸入(學習),純記憶,之後缺乏輸出(實踐),必定無法長久銘記於心。
學習的時候,就算你把整本編程的書背得滾瓜爛熟但假若自己從來不去實踐編程,時間一長,你一樣什麽都記不住。反過來,如果你長期獨立編程,就算有一些知識細節記不清了,稍微翻一下書就都能回憶起來。
為什麽傳統強調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其實就是強調身臨其境,強調實踐,強調融會貫通,否則光看書不實踐,那就是死讀書,就是閉門造車,就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