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不要大意,以下3種父母,跟子女相處容易「產生矛盾」

2024-05-07親子

作者丨小稚

父母跟孩子之間的相處,其實也需要一定的經營,如果你多去生活中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如果只是憑著彼此的血緣關系,並不能夠絕對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說到底,任何關系都需要的是雙方共同的努力,如果有任何一方只是純粹站在自己立場的話,時間長了,都不會有一個正向的發展。

父母親情也不能免俗。

站在父母的立場來說,以下3種父母,跟子女相處容易產生矛盾,要早點做打算。

01

01.年輕的時候只顧自己;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任何人都應該愛自己,這一點絕對沒錯。

但是,我們每個人身上,也都是有責任的。尤其是如果這份責任是自己當初的選擇,那麽不管多難,自己都要努力擔起來。不管男女,皆應該如此。

去年的時候,我曾聽得一個女生,說了這樣一句關於原生家庭的評價:我的父母用最廉價的方式把我養大,現在卻一味來強調恩重如山。

這種前後矛盾的愛,讓現在的她情緒特別內耗,在她看來,父母生下了她,難道不應該養她長大嗎?更何況,在她從小的成長歲月裏,關於父愛和母愛的缺席,早就讓她的內心成長為一個比較冷漠,同時喜歡獨處的人。

她說,父母年輕的時候,都是那種只顧自己的人,沒有把孩子放在心上,她的姐姐當年高燒3天,父母都沒有往醫院送,如果不是大姨來家裏看到的話,想來她的姐姐有可能早就不在世上了,因為醫生說,再晚了可能就沒救了。

她的父母也不讓她讀很多書,她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因為沒錢吃飯,也沒錢交學費,她不敢找父母要錢,要錢的話就會挨罵。

而她現在她長大了,父母似乎開始愛她了。

但她的內心卻親近不起來,一點都不想回家,於是父母說她是個白眼狼。她心裏很是委屈。可能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我們都會將父母放在一個絕對純粹和付出的角度,畢竟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觀念都是如此。

但說到底,父母也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必然有千千萬萬的模樣,有的父母一輩子為了孩子著想,但有的父母可能只顧自己,就像人性有好有壞一樣,父母也分無私和自私的父母。而年輕時只顧自己,沒給孩子很多愛的父母,等到他們老了以後,必然也難以和孩子相處好,沒有感受過愛的人,內心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回饋愛,這點基本很少有例外。

02

02.控制欲太強,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總是免不得要聽父母的話,一是自己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二是必須要依靠父母才能生活。

但是,說句紮心的話,就算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當身份開始掉轉以後,肯定關系也會轉變的。比如,如果作為父母,一直以來的控制欲都很強,要求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沒問題,但是當孩子長大了,可以自己掙錢,尤其是父母需要反過來依靠孩子的時候,此時就不得不服老。

這是生命迴圈的必然。

人老了以後,可能會變得很固執,而作為普通人來說,其實也沒有很好的建議給孩子,因為孩子本來就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已經站得比父母高了,此時如果父母還是有著如常的控制欲,依舊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那麽彼此的關系肯定很容易鬧僵。

真的有一些父母,始終是不服老的,孩子也無法溝通,不管說什麽,父母都是油鹽不進,長期下去的話,孩子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逃離,眼不見為凈,以免見面就要吵架。真實的生活中,這是很多孩子采取的方式,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去跟父母一味地爭執或者是鬧矛盾,那就只能選擇遠離。

03

03.一味用孝順來壓孩子;

作為孩子,孝順父母有錯嗎?肯定沒有。

但是,如果作為父母的身份,一味用孝順來壓孩子的話,比如孩子做事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是不孝順,孩子不如他們想象中那般懂事就是不孝順等等,越是如此,越是會起反作用。

任何個人情緒的產生,最好都遵循順自其然的原則。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是真的愛孩子,給予孩子很多的關心和理解,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細心陪伴,那麽壓根不用強調什麽,孩子自然也會在父母老去的時候,依樣畫葫蘆,報酬以相同的愛。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都是自己來時的路,親情於個人人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肯定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還是希望能夠跟父母處理好其中關系,擁有一段正向美好的親情。與此同時,不光是孩子要孝順父母,父母也要盡可能地多理解孩子,沒有什麽事是理所應當。當彼此都在為對方著想的時候,這段關系自然能夠呈現出良性發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