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家,元寶永遠都像「霸王」一樣,為此家裏人頭疼不已。
從眼睛睜開到睡覺,一刻都閑不住,永遠都是精力充沛的樣子。
除了各種搞破壞之外,最讓家人頭疼的是他很喜歡發脾氣,動不動就哭鬧、摔東西。而且,還是說不得的那種,越說越能折騰。
碰上在家裏稱「霸王」,不懂得尊重家人、時不時發脾氣,又有各種無理要求的孩子,父母一定很頭疼吧?
到底該如何教育這樣的孩子呢?很多父母說:狠狠打一頓,讓他有個完整的童年!說不定打了之後,就能變乖巧呢。
其實,父母的這些想法有些片面。 碰上性格倔強、叛逆的孩子,越打越容易讓他們叛逆,結果並不一定盡如人意;就算打了之後變乖巧,大機率也是為了逃避繼續被打,才「裝」出來的。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要從根源處解決孩子在家當「霸王」的問題,重點還是在於先找到原因,才能一舉擊破。
孩子成為家裏的「小霸王」,多源於這些因素
1、家庭環境影響
如果家人平時對孩子過度溺愛的話,就會導致他們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全然不會考慮周圍家人的感受。
再有就是,在被溺愛的情況下,家庭的規則意識就會特別差。孩子不知道如何界定行為,而父母又多次退讓,到頭來就會形成惡性迴圈,讓他們越變越惡劣。
2、教育方式不當
有些父母會過度保護孩子,不讓他們過早地接觸社會,就算困難和挫折,也會提前替孩子規避。以至於,讓他們被保護得太好,產生了依賴和霸道性格。
還有一類父母,平時忙著工作或其他事情,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知道如何才能讓父母註意到自己,很多孩子就想到了做「小霸王」的方式,表達不滿。
3、孩子自身因素
孩子的性格,真的是自打娘胎打出來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有比較強的支配欲和控制欲,若是父母平時沒有正確引導,就會加劇「霸王」性格的傾向。
當然,還有一種不能被忽視的可能,那就是模仿。孩子可能模仿同齡人、父母或者視訊影響中的人物,做出一系列霸道的行為,認為這是正確的社交手段。
不想讓孩子在家做「霸王」,這些技巧要收好
1、設定明確的規則與界限
家庭生活,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所有人都要參與進來。
從小開始,為孩子設定明確的規則真的很重要,能讓他從小就有界限感,知道最基本的對錯。
為了更好地設定規則,每周可以定期開一次家庭會議,與孩子一起討論並設定家庭規則,確保每個人都能明白和執行。
在規則和界限問題上,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要保持一致性,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出現分歧,不然接下來的教育會很難進行。
2、培養情緒管理能力
那些喜歡在家裏當「霸王」的小孩,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一定特別差。
所以說,父母要早早教會他們管理情緒的能力,讓孩子可以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少一些亂發脾氣和撒潑打滾的行為。
想讓孩子辨識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教會他們如何表達情緒,最起碼要把的開心和不開心勇敢的說出來,這一點很重要。
碰上情緒不好的時候,那就引導孩子做深呼吸,或者寫日記、與他人溝通等方式,把心中不健康的情緒釋放出來,自然也就減少他們在家裏發脾氣的機率。
3、增強同理心
擁有同理心的孩子,他一定不會在家裏做「霸王」,因為他知道會傷害到別人。
同理心與孩子而言,是一種特別重要的超能力,能讓他在未來的社交過程中,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獲得更多機會。
如何才能增強孩子的同理心呢?很多父母建議:玩角色扮演,把家裏的一幕重新讓孩子演一遍,只不過這次他演大人,讓父母演「霸王」。
只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才知道「霸王」行為帶給別人的傷害有多大。多玩兩次,帶孩子多去體驗不同的角色,會讓他們慢慢變得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
寫在最後: 孩子在家做「霸王」的問題可大可小,重點還是看父母如何教育。別太焦慮,只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相信很快就能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讓他乖乖「服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