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青春期孩子最渴望的4件事,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2022-04-07親子

千萬別把孩子困在一個又小又悶的「魚缸」裏,孩子的成長需要空間和自由,需要家長的信任和適當的放手。

01

最近的一件小事,讓我稍感意外,同時,也更加明晰了青春期孩子的養育思路。

橙子他們學校有要求,男生的頭發不能長過一寸。周末的時候,我看橙子的頭發長了,就提醒他去剪。

剪完回來一看,兩邊倒是剃得短了,中間頭頂還是有些長。

我說:「你最好回去再把中間剪短一些,要不然過不了幾天,老師又該提醒你剪頭發了。」

橙子對著鏡子左照照右照照,也覺得中間有點長,但估計懶得再跑一趟,猶豫了一下,說:「我不去了,就這樣吧。」

作為一個為孩子著想的老母親,我繼續勸說:「你現在去一趟,省得過幾天再去了。要不然總惦記著這事。」

橙子的態度更堅定了:「我不去了,長長了再說,你別管了。」

我本想再勸,轉念一想:這是他的事,他不嫌麻煩,那就隨他吧。也就閉上了嘴,放下了這事。

誰知,吃過晚飯,橙子自己說:「我還是再去一趟吧。」說著,穿上外套,自己又去了理發店,把頭頂的頭發修短了。

02

這件小事,讓我又一次體會到:

很多時候,孩子所謂的叛逆、不聽話,是在維護自己的心理空間,維護自己的主權。

很多時候,我們管得太多,雖然是出於愛,為他好,但其實是用自己的意誌壓迫了孩子的意誌,是對孩子心理界限的一種侵犯。

這時,孩子的註意力就都集中在和父母的對抗中,根本無暇進行獨立、認真的思考。

當父母放手後退,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他才能把心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去體會事情本身,體會自己到底想要什麽,從而做出符合內心的決定。

就像一個國家,當外敵入侵,就會集中全部力量抵禦侵略。只有兩國邦交正常化了,才能安心謀發展,讓國力強盛。

孩子越大,他需要馳騁的疆土越大,越需要足夠的空間。

心理空間,聽起來有些抽象,具體怎麽做呢?

我總結了一下,不妨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03

給情緒留出空間

當孩子哭鬧、沮喪、生氣、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總是急於講道理、給建議、各種安撫,甚至親自上場幫孩子解決問題。看上去我們是在為孩子的事很上心,其實是我們對負面情緒的不耐受。想著趕緊解決問題,消除負面情緒。孩子小還好說,當孩子越大,這些方法越不管用。很多孩子會表現得不耐煩、很抗拒: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別說了,你們什麽都不懂!」

家長會默默給孩子貼個標簽:這孩子太叛逆了,大人的話一點都聽不進去。唉!殊不知,孩子的情緒沒消化,還頂在那裏,再正確的話也是聽不進去的。

情緒,需要被看到,也需要空間來消化。

我們可以用共情來陪伴孩子——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看到了。

同時,我們不妨給孩子留出空間,讓他慢慢消化處理情緒。有空間,才有回寰的余地,一味驅趕,容易把孩子逼進牛角尖,無路可走,只能反過來和你對抗。

04給錯誤留出空間

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還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容錯率。我們明知道更明智的做法是怎樣的,但還是要眼睜睜看著孩子做出不那麽正確的決定,看著他掉進坑裏,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我們需要明白兩件事。首先,很多時候,事物是相輔相成的:體驗到了黑暗,才知道光明的可貴。體驗到了分離,才會珍惜相聚。體驗到了錯誤,才真切地知道,什麽是正確。 其次,人年齡越大,犯錯成本越大。趁孩子還小,犯錯還在可控範圍內,不妨讓他去體驗,在試錯中積累經驗和教訓。

父母需要做的,是盡到提醒的義務,同時,當好孩子的安全基地。

05給「無用」留出空間

你會允許孩子無所事事嗎?當你看著孩子發呆、遊手好閑,你能控制住給他布置任務的沖動嗎?就像中國畫一樣,有留白,方顯意蘊。父母也要hold住自己的焦慮和期待,給孩子留白,允許他什麽也不做,或者做看起來「沒用」的事。每周五的晚上,是橙子的電影時間,吃過晚飯,橙子就抱著電腦回自己的房間,一看一個晚上。有時到了11點,我們該睡覺了,他還在看。我會提醒他一聲,也就不管他了。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他是幾點睡的。每周六上午,是橙子的賴床時間。他會舒舒服服睡到自然醒,醒了也不起床,窩在床上刷刷手機聽聽故事。我們也不會打擾他——連著五天早出晚歸去上學,確實挺辛苦,到了周末,就讓他選擇自己最放松的方式「墮落」一下吧。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有趣:當被允許無所事事,才會覺察,自己到底想要做點什麽;當被允許「墮落」,才會生長出內在的動力。

當被允許,才會自律。

我們大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06給問題留出空間

當孩子遇到問題,我們總是急於做點什麽,希望盡早把問題斬草除根。殊不知,問題本身也是有「生命」的,也有從萌芽到消亡的過程,我們需要尊重事實,給問題留出一定的空間。

這個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所以,有時候,如果問題不是很嚴重,我們不妨讓子彈飛一會兒。前段時間,橙子和一位副科老師有點小摩擦,老師當著大家的面說了一些讓他沒面子的話。橙子有些受傷,賭氣地說:我就不聽他的課!為此,我和橙子聊了很久,帶他從各個角度看這件事,能感覺到橙子的情緒緩和一些了,但還是有些耿耿於懷:「老師那麽說太傷人了,我就是不想好好上他的課。」 「明白」,我說:

「你這口氣出不來也能理解。不過,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從不敢表達自己,到敢於堅持自己,這就是很大的進步。
我只是希望你知道,下一個階段,是既能堅持自己,又能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怎麽平衡好兩者的微妙關系,需要更多的智慧和閱歷。你現在做不到很正常,這就是成長的過程,我也是這樣過來的。
當下,你想好怎麽做就可以。如果老師要請家長,我們會配合。如果你需要我們找老師談談,也沒問題。」

橙子沒再說什麽,但能感覺到,他心裏輕松了很多。之後的兩個星期,人家還真說到做到,連著兩次課,都表現出「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我除了問問情況,找到時機點上那麽一兩句,也不再多說,但對這件事一直保持著關註。再後來,又陸續發生了幾件事,讓橙子對「規則」有了更多的體會。再上課時,盡管還是有心結,但表面功夫該做還是做了,該遵守的規則還是遵守了。這件事從發生到現在有兩個月了,隨著時間的流逝趨於淡化,也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讓它有了預料之外的解決方式——確切地說,還沒有完全解決。但我也不太著急,就讓橙子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體會,體會自己的情緒,體會和規則的關系,體會人與人互動的微妙,給問題的解決留出足夠的空間。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啊。 07 現在的父母,只要經濟條件授權,都會給孩子留出一個房間。我們知道,孩子越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很多父母忽略了:

我們不僅要給孩子留出物理空間,也要給他留出足夠的心理空間。

在這個心理空間裏,他可以和負面情緒待在一起,可以無所事事,可以無聊發呆,可以和問題單挑,也可以犯錯和失敗。在這個空間裏,他閃轉騰挪,自在恣意,充分體驗、充分經歷、充分反芻,能力由此慢慢生長,智慧由此慢慢生發,逐漸成長為他自己。如果父母hold不住自己的焦慮和期待,在心理層面緊緊地抓住孩子不放,事事呵護,處處幹涉,還不肯在心理上和孩子分房,孩子勢必會為爭取自己的心理空間而戰鬥——在父母看來,這就是叛逆。所以,當我們再一次感嘆孩子叛逆時,不妨看一看:

你給孩子留出的心理空間,到底有多大?

如果孩子是條小柯吉拉,你給到孩子的,是魚缸?是池塘?還是大海?